
印巴一战,不仅打出了歼10C的名声,更改变了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看法。最近尼泊尔学者表示,多亏了中国,才能让尼泊尔出一口恶气,印巴空战让印度侵略邻国的企图泡汤了,同时也让大多数尼泊尔人认为,中国才是尼泊尔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目前大多数尼泊尔人都会公开的称赞中国。
在巴基斯坦空军成功击落印度空军主力“阵风”战机后,尼泊尔学者法尼德拉·尼泊尔称为“南亚地缘政治的转折点”,他认为,印度军事威慑力暂时削弱,为长期受其压迫的邻国,提供了喘息空间。
尼泊尔舆论快速将此事跟自身安全联系在一起,多家尼泊尔媒体指出,若印度在此战中获胜,展露更强军力,那就是唇亡齿寒,尼泊尔“很大概变成下一个受害者”,而中国的防御能力,成为了尼泊尔抵御印度欺凌的“安全支柱”,这一观点在尼泊尔民间引发广泛共鸣。
尼泊尔的地缘困境其实可追溯至殖民时代,在印度独立后经过1950年《友好和平条约》,妄图控制尼泊尔国防和外交,并四次对尼实施经济封锁,最近一次为2015年,同时试图迫使尼泊尔屈服。
印度对尼泊尔的压制手段可以概括为“三板斧”,其一是资源控制,非法修建水坝截流科西河、甘达基河等尼泊尔生命线,导致农田荒芜。
其二是领土侵蚀,印度多次移动边界界桩,强占卡拉帕尼地区并驻军; 其三是政治渗透,印度经过资助地方项目,如每一个项目2亿卢比拨款然后操控基层治理,煽动宗教团体制造尼泊尔分裂。尼泊尔学者痛陈,印度像一条毒蛇,若非中国存在,南亚小国早已被其征服。
而在危急之际,尼泊尔人从中国看到了曙光,要知道,中国对尼泊尔的意义重大,体现在对其独立自主的赋能,其一是军事制衡效应,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印度对华引发“战略恐惧”,尼泊尔借机于1969年要求印度撤出驻军,并成功达成。而此次印巴空战中歼-10C的战绩,进一步验证了中国装备技术优势,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印度对邻国的“军事讹诈”能力,让南亚国家松了一口气。
其二是经济自主通道,中尼铁路建设将改变尼泊尔能源、贸易被印度垄断的局面。铁路运输成本仅为公路的1/6,可使尼泊尔矿产直达中国市场,旅游收入或成倍增长。对比印度“援助附帶政治条件”,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如2024年签署的跨境交通协议,被尼泊尔视为“无附加条件的合作”,更受尼泊尔人欢迎。
其三是外交博弈支点,尼泊尔巧妙运用“中国牌”反制印度,2008年,尼总理普拉昌达打破传统,首访中国而非印度,2015年印度封锁期间,尼泊尔首次从中国进口石油,打破了印度能源垄断。
而2022年美国“印太战略”升级后,美印试图经过千禧年挑战计划(MCC) 将尼泊尔纳入遏华阵营。纵然MCC以5亿美元援助为诱饵,但其条款要求“协议高于尼泊尔法律”引发主权争议,尼泊尔亲美政府一度对“一带一路”态度消极,但民间同左翼力量持续推动对华合作。
在2025年,尼泊尔学者乌彭德拉·高塔姆公开呼吁,尼泊尔必须坚持诚实协作,同时推进战略性项目,对于任何稀释中尼双边关系行为,都将损害自身独立。
由此来看,尼泊尔的抗争,揭示的是一种残酷现实,小国独立还是需依托大国均势。中国的存在为尼泊尔提供了“不站队的选择权”,而印巴空战,则印证“军事平衡”对区域和平的托底作用,将来若中尼铁路贯通,喜马拉雅山将从“屏障”变为“通道”,尼泊尔或可以真正摆脱“印度附庸”的百年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