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在 2035 年打开这个时光瓶时,我或许已步入中年,而你正像 2018 年的我们一样,带着 18 岁的朝气与好奇,站在属于你们的时代节点。作为与新世纪中国一同成长的 “世纪宝宝”,我想把我们这代人与中国同行的故事讲给你听 —— 那些关于苦难与坚守、创新与梦想的时光,或许能让你更懂这片土地的温度,也更明晰你们这代人的使命与荣光。
2008 年,是刻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的特殊年份。那一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山河破碎,无数家庭失去家园。我记得电视里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徒手挖掘的身影,记得全国各地捐赠的物资堆满临时安置点,记得学校组织捐款时,我们攥着攒了很久的零花钱,希望能为灾区的小伙伴多买一支笔、一本书。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开幕式上 “画卷” 徐徐展开的瞬间,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模样,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坚韧与活力。从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到奥运赛场的荣耀绽放,我们在童年便懂得:中国从不是一帆风顺,但每当风雨来袭,总有无数人并肩前行,这便是中国最动人的力量。
2013 年,我们步入初中,中国的发展也翻开了更精彩的篇章。那一年,“天宫一号” 首次开展太空授课,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实验,我们坐在教室里,透过屏幕仰望星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太空梦” 离我们如此之近。也是在这一年,“村村通” 公路接近完成,我的老家 —— 那个曾经泥泞难行的小山村,终于通了柏油路,爷爷再也不用推着小板车走两小时山路去镇上赶集;“精准扶贫” 的号角吹响,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渐渐过上了好日子。这些变化让我们明白:中国的发展不仅有 “上九天揽月” 的豪情,更有 “下基层扶贫” 的温情,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都在被这片土地认真守护。
2018 年,我们年满 18 岁,正式成为成年人。这一年,中国网民规模达 7.72 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我们这代人,是伴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用手机扫码支付买早餐,用外卖软件解决吃饭问题,用在线学习平台补充知识…… 科技的便利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也是在这一年,我们开始思考未来:有人立志报考航天专业,希望像 “天宫一号” 的航天员一样探索太空;有人选择师范专业,想去乡村支教,帮助更多孩子实现梦想;有人投身环保领域,希望为守护绿水青山出一份力。我们深知,成长于新时代的我们,不仅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更应成为参与者、建设者。
2020 年,我们亲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这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曾经的贫困县全部摘帽,无数家庭彻底告别贫困,过上了 “两不愁三保障” 的好日子。我老家的邻居王叔叔,曾经因重病致贫,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盖起了新房。这样的故事,在全中国还有很多。这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的梦想,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切实追求。
如今,我们正朝着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终将交到你们手中。或许你会问: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是什么?我想,答案就藏在我们与中国共同成长的故事里 —— 像我们见证抗震救灾的团结一样,你们要守护这份众志成城的精神;像我们仰望 “天宫一号” 的星空一样,你们要继续探索未知的边界;像我们参与脱贫攻坚的实践一样,你们要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的成果。
2035 年的中国,或许早已实现了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或许乡村振兴的画卷更加绚丽,或许 “碳中和” 的目标取得重大进展。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请记得:每一代人的成长,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代人的梦想,都需要用奋斗去实现。希望那时的你,能带着我们这代人的祝福与期待,在属于你们的时代里,勇敢追梦、奋力奔跑,与中国一同奔赴更璀璨的星辰大海。
愿 2035 年的中国,如你所愿;愿 2035 年的你,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