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731》票房越高,《黑太阳731》的含金量似乎就越高,一对比高下立判

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183 发布日期:2025-10-09 00:41

在“九·一八事变”迎来94周年纪念之时,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鸣响,与此同时,电影《731》也按原定计划登陆院线。

在正式上映前,这部影片在某电影售票平台的“想看”人数就达到了455.47万,以绝对优势远超同期其他影片,形成断层式领先。

中央三大主流媒体共同为这部电影宣传造势,这样的推广规格,即便此前热度极高的《长津湖》都未曾享有,堪称前所未有。

《731》上映首日的排片场次突破27.4万场,这一数据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上单日排片场次的最高纪录。

该片首日票房收获3.45亿,在2025年单日票房榜单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当年春节档上映的几部热门大片。

不过,这部电影的口碑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换句话说:影片自身的质量,配不上它所获得的“国家级”待遇。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另一部同题材影片《黑太阳731》。该片导演牟敦芾为拍好这部作品倾尽所有,甚至因此背负了“禽兽”“变态”之类的负面评价。

《黑太阳731》当年在香港电影市场反响平淡,但在内地却成为许多人的童年记忆。每当回想起影片中日本人的残暴行径,人们依然会感到愤怒不已、咬牙切齿。

随着新片《731》的热映,1988年上映的《黑太阳731》也重新受到关注,价值进一步提升,不少观众会借着这股热度重温这部老片。

时隔37年,这部电影依旧是一代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集体记忆,也是同类题材中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

许多看过《731》的网友,面对这部评价褒贬不一、让人“难评”的新片,纷纷建议:与其观看它,不如让《黑太阳731》重新上映。

01、牟敦芾:谁阻挠拍摄,谁就是卖国贼

1988年,牟敦芾凭借《黑太阳731》这部作品,打破了当时中日关系处于“友好期”的表面平静。

他用最直白的影像手法,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的暴行展现在观众眼前,也借此告诫所有人:两国友好归友好,历史事实却不能被掩盖。

这部被称作“香港首部Ⅲ级片”的电影,凭借极度写实的拍摄风格,成为一代人心中难以释怀的银幕阴影。

目前,该片在豆瓣平台的评分已升至8.1分,今年在香港重映时,每场放映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依然能引发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

早在1986年牟敦芾筹备《黑太阳731》时,就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

当时正处于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阶段,有人以“可能影响两国关系”为由,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计划提出反对。

面对反对声音,牟敦芾没有退缩,他在向相关部门提交的报告结尾处明确写道:“谁阻挠拍摄,谁就是卖国贼”。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拍摄项目才最终获得批准,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质疑与阻碍始终没有停止。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真相,牟敦芾在拍摄中采用了极为极端的方式。

为了呈现冻伤实验的真实场景,他让自己的侄女在零下低温环境中伸出双臂,手持真正被切断的人臂进行拍摄,差点导致侄女真的冻伤。

为了追求极致的真实效果,副导演陈洪海在长春白求恩大学,以每具3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12具相对“新鲜”的尸体。

拍摄结束后,部分未使用的尸体以每具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回给学校,还有一部分在拍摄过程中被“消耗”。

观众在观看影片某些片段时,若产生生理不适与痛苦感受,这是正常人应有的反应,同时也请记住:历史上真实的暴行,比影片呈现的画面更加残忍。

即便已经使用了真实尸体拍摄,在拍摄某场“尸山”场景时,牟敦芾仍觉得“尸体数量不够多”。

无奈之下,副导演只好向部队首长求助,以“拍摄这部电影,就是在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为理由,说服年轻战士克服对尸体的心理恐惧,与真实尸体躺在一起,才完成了这场戏的拍摄。

这种极端的拍摄方式虽然引发了关于伦理的争议,却让影片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历史真实感。

这种饱含残酷历史气息的画面感,并未随着胶片逐渐泛黄而过时,反而成为让731部队罪行“重现”的珍贵影像资料。

02、真实与震撼的美学边界

《黑太阳731》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对极致真实的追求上。

这部影片没有明确的主角,也没有传统电影那样完整的剧情线,如果一定要找出“主角”,那便是遭受苦难的中国同胞,影片讲述的就是他们的受难历程。

电影通过一系列独立的实验场景推动情节发展,形成了一种“展览式”的叙事风格。

这种叙事方式绝非为了猎奇或堆砌暴力镜头,更不是“对历史苦难的二次消费”。

想要理解这种叙事,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导演的创作初衷——它的目的是“留存历史证据”,并对这些反人类的暴行进行控诉。

这种冷静客观的叙事方式,没有给观众留下投入个人情感的空间,也不让观众代入某个具体角色,却迫使人们像参观恐怖博物馆一样,直面历史的残酷真相。

影片中令人震撼的场景数不胜数,比如冻伤实验、活体解剖、鼠疫实验等。

在冻伤实验的场景里,受害者的双手被放进零下196度的速冻柜,冻硬之后,实验人员用玻璃棒猛力敲击,将其手指一根根打落。

根据原731部队少年兵须永的证词,731部队确实曾将活人的双臂裸露在零下35度的户外环境中,并不断往手臂上浇冰水,进行冻伤实验。

在活体解剖的场景中,导演特意用镜头强调,解剖对象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不能使用麻醉剂——因为实验人员认为,使用麻醉剂后得到的观察结果不准确。

这一细节与历史档案中731部队军医的供述完全一致:他们以“进行科学观察”为借口,对清醒的受害者实施了惨无人道的解剖。

牟敦芾在拍摄活体解剖场景时,采用了“零度情感”的镜头语言,完全去掉了背景音乐,只保留手术刀划开皮肤时的闷响。

极致的安静反而放大了暴力场景的恐怖感,让观众在生理层面感受到强烈的震颤。

03、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为何铭记?

必须铭记731部队的暴行,不仅因为这些行为极其残酷、违背人类道德,更因为它们直接触碰了人类文明的底线。

731部队招揽了大量日本医学界的精英人才,仅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就为其输送了不少研究人员。

这些原本应该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医学精英,却在“推动科学进步”的名义下,实施了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获取731部队的细菌战研究资料,选择庇护以石井四郎为首的战犯,导致东京审判没有追究731部队的战争罪行。

《黑太阳731》作为一部影像作品,其独特价值在于,它突破了历史修正主义的封锁与掩盖。

这场与历史修正主义的直接对抗,让这部影片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范畴,成为一场捍卫历史真相的“保卫战”。

直到现在,日本政府对731部队罪行的官方态度,依然倾向于回避、模糊事实、淡化责任,没有对这段历史罪行进行彻底的承认与反思。

正因为如此,牟敦芾在37年前,以近乎偏执的态度还原并守护历史真相的行为,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后记

在拍完《黑太阳731》七年后,牟敦芾又继续拍摄了《黑太阳南京大屠杀》。

这部作品同样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最终导致他创办的电影公司破产,心灰意冷的牟敦芾从此退出了电影行业。

更让人惋惜的是,他原本计划拍摄的系列收官之作《黑太阳告别战争》,再也没有机会与观众见面。

牟敦芾导演凭借非凡的艺术勇气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为我们留下了两部无法被忽视的重要历史见证作品。

尽管他的拍摄方法引发了伦理争议,但他的创作理念——“只有极致的真实,才能撕碎遗忘的谎言”,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影片中的每一个实验场景,都能在苏联伯力审判的档案中找到对应的记录,这种学术层面的严谨性,让这部电影拥有了近乎史料的价值。

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的特殊时刻,《黑太阳731》或许才是最值得重映的影片。

多年前,牟敦芾导演的那句话依然掷地有声: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

铭记历史创伤,我辈更当自强不息。

#热问计划#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