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猜了,关于热火和莫兰特那点儿风言风语,现在算是彻底有了定论。
不是孟菲斯那边不肯放人,压根就是迈阿密这边,从“神算子”帕特-莱利往下,就没把这位昔日的“腰王”放进购物车里。
这盆冷水,是热火的资深队记Ira Winderman亲手泼下来的。
他在回复球迷提问时,话说的要多直接有多直接,几乎是把“我们看不上”这五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在他看来,那个曾经能用一记暴扣就点燃整个联盟的贾-莫兰特,如今早已不是那个能让莱利心动的“天选之子”了。
这事儿一出,不少球迷估计都得懵圈。
毕竟,莱利可是联盟里最懂得“抄底”的教父级人物,专爱在别人家的后院里捡宝贝。
而莫兰特,深陷场外风波,和灰熊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这不正是莱利最喜欢的“问题资产”吗?
理论上,这简直是天作之合。
但理论终究是理论。
在热火管理层那本精打细算的账本上,签下莫兰特,非但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豪赌,而且是那种输多赢少的赌局。
Winderman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个致命伤,每一条都让这笔潜在的交易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第一刀,也是最狠的一刀,直接砍在了“钱”上。
我们来看看莫兰特那份堪称“天价”的合同:这个赛季,3940万美元。
下个赛季,涨到4220万。
再往后,一路飙升,到了2027-28赛季,他一个人就要吃掉球队4490万美元的薪金空间。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妥妥的建队基石、联盟前十级别的顶薪。
可问题是,他现在的表现,配得上这份价码吗?
Winderman的原话翻译过来就是:“花这么多钱请一尊状态成谜的大佛,我们疯了吗?”这话糙理不糙。
热火的文化是什么?
是硬汉篮球,是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巴特勒拿顶薪,因为他是球队的灵魂,是季后赛的硬解法。
阿德巴约拿顶薪,因为他是防守核心,是球队的轴。
可莫兰特呢?
他能给热火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提升?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让热火当这个“冤大头”,去接盘一份溢价严重的合同,这比杀了莱利还难受。
第二刀,砍在了球员最根本的“状态”上。
还记得刚进联盟的莫兰特是什么样子吗?
像一头挣脱了缰绳的野兽,每一次起跳都仿佛要挣脱地心引力。
他的突破,他的拉杆,他的战斧式劈扣,那种原始的爆发力,是能瞬间撕裂任何防线的。
那时候的热火,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谁不想要这么一个运动天赋爆表的后场核心?
但现在呢?
Winderman毫不客气地指出,那种能够改变比赛走势的“冲劲”,在莫兰特身上几乎看不到了。
伤病,禁赛,场外的纷纷扰扰,像一把把钝刀,一点点磨掉了他的锐气。
“往日风采”这四个字,听着浪漫,但在NBA这个残酷的商业联盟里,它等同于“过气”。
热火需要的是“即战力”,是能立马扛着球队在东部血战的猛将,而不是一个需要慢慢找回状态,抱着过去集锦过日子的“高薪老将”。
第三刀,则更为直观,直接戳破了“幻想”。
我们得面对现实。
莫兰特还在禁赛期,他甚至都没法上场打球。
光凭这一点,对于志在争冠的热火来说,就是巨大的风险。
再者,他的身体条件本身就是个短板。
官方身高1米88,在后卫线上对抗本就不占优,一旦引以为傲的爆发力下滑,他的杀伤力就会大打折扣。
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不久前灰熊输给热火的那场比赛,莫兰特全场只得到区区12分,打得毫无存在感,完全没有一个顶薪球员该有的统治力。
看着这样的表现,你让斯波尔斯特拉怎么想?
让莱利怎么想?
他们心里那杆秤清楚得很:与其把宝押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明星”身上,为什么不相信自己队里那些经过“铁血文化”淬炼出来的球员呢?
所以,Winderman的话锋一转,直接点名了两个人:诺曼-鲍威尔和泰勒-希罗。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说性价比,鲍威尔不比莫兰特香吗?
再说合同价值,在今年夏天续约窗口开启前,希罗的合同不比莫兰特划算吗?
这番话,其实也揭示了热火引援的底层逻辑:我们不迷信大牌,我们只信奉“性价比”和“合适”。
热火的体系,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它不需要最耀眼的那个零件,但一定需要最匹配、最耐用的那个。
他们宁愿花时间去淘宝,去培养自己的落选秀,把他们打造成合格的轮换球员,也不愿意轻易地用一份顶薪去赌一个球星的未来。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莫兰特曾经的辉煌。
职业生涯至今,场均22.6分、4.7篮板、7.4助攻,这份数据单,无论放在哪里,都是全明星级别的。
他确实是那种百年一遇的篮球天才,拥有让无数球迷为之疯狂的魅力。
但商业就是商业,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它只看现在和未来,从不回头看过去。
数据是冰冷的,状态和薪水才是滚烫的现实。
从队记这番斩钉截铁的表态来看,热火的引援名单上,莫兰特的名字可能早就被一条粗粗的红线划掉了。
所谓的“热火追逐莫兰特”,从头到尾,或许都只是球迷和媒体的一厢情愿罢了。
迈阿密的南海岸,阳光依旧明媚,但那束光,显然不会照在贾-莫兰特的身上了。
对莱利和他的热火来说,真正的宝藏,永远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