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0月2日开通以来,雅万高铁已经跑了两年多,这条东南亚第一条高铁,把印尼的雅加达和万隆紧紧联结起来,全长142公里,最高时速可以到达350公里,原来需要三个多小时才能走完的路,现在40分钟就搞定了。
这个项目主要是中印尼合作的,最终花费涨到73亿美元,远比当初的预估要高出不少,关键是土地征收和环保方面的问题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过,印尼政府没有用国家预算做抵押贷款,这点他们自己掌控得挺好,也避免了陷入债务陷阱的质疑。
线路一开通,乘客人数迅速增长,第一年就突破了250万,平均每天有一万多乘客。到2025年,总发送旅客超过1200万,最高日客流还达到了2.6万多,正点率保持在95%以上。这不仅让出行变得方便许多,还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西爪哇省的游客数量翻了一番,各种酒店和餐饮业也因为火热起来,带动了上万亿印尼盾的GDP增长。
项目一启动签约,就碰上激烈的角逐,日本和中国都在争夺订单,最终还是中国胜出了,主要是因为条件更灵活,没有硬性要求政府担保,还答应进行技术转让。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中国标准的动车组,借用了复兴号的技术平台,车载系统还能实现3分钟的列车间隔,表现挺不错的。
印尼那边本地采购了七成材料,还培训了几千名工人,运营阶段还安排了1500个岗位。不过,也遇到不少麻烦,环保组织指出,施工造成了道路洪涝、滑坡,房屋受损,由于管理不到位,路线穿越了水源地和农田,影响了供水和生态环境。
土地征收这事也闹得挺僵的,有不少居民不满意补偿,抗议声不断,搞得项目推迟了好几年。总投资超出了预期,涨到73亿,印尼方面不得不追加资金,债务压力挺大,现在还在商量怎么分担这个负担。
雅万的顺利推进,真是让周边国家都瞧在眼里,泰国响应得最为明显。泰国那边的中泰高铁是泰国第一条采用标准轨的高速铁路,从曼谷开到廊开,还能跟中老铁路对接,昆明直达曼谷的路线就这么开通了。
这个项目一分为二,第一阶段是曼谷到呵叻,2017年开工,预计到2025年才走到45%的进度,主要因为征地手续慢、设计方案频繁调整,预计2028年才能通车。第二阶段呢,是呵叻到廊开,已经在2025年2月得到了内阁批准,计划在今年内开工,目标是到2031年完工。
起初,泰国政府对中国提供的贷款条件有点不满意,担心只能用中国的技术和工人,怕技术上依赖太严重,所以就有点卡壳。到后来,雅万通车成为示范后,泰国的态度就变啦,开始催促加快合作步伐,还公开表示要赶紧把铁路建好,这样能增强地区连接。这个铁路不仅仅是用来运人,还能带动物流,比如泰国的榴莲等水果出口到中国更快,带来的经济利益也是不小滴。
缅甸那边也开始动起来啦。从2006年,中缅铁路的事就开始讨论了,到了2011年,正式拿出了文件,可是日本插手插嘴,减免债务啥的,缅甸内乱不断,项目一直拖着没动。到2023年底,中缅又换了一份协议,缅甸的国管委主席敏昂莱提议先在安全区内,从木姐修到曼德勒,再到皎漂这段路,先行着手。
2022年7月,从大理到保山的铁路正式通车,紧接着到2023年12月,保山到瑞丽的段落也顺利完工。计划在2025年启动缅甸境内的勘测工作,由边境协调队负责用设备做地形测量,目的在于推动天然气的买卖和旅游业的兴旺。雅万铁路一通车后,缅甸方面就有点眼红了,媒体报道说这条铁路能辐射到沿线国家,经济带还能延伸到泰国和老挝。
不光是泰国和缅甸,越南的网上也开始传话,劝政府别再拖拖拉拉搞日本的项目了,赶紧转向跟中国合作。日本在越南搞高铁的事情已经谈了好几年,节奏还挺慢,民众都开始呼吁学习印尼的雅万高铁,找中国来建。这个泛亚铁路网里的项目都串联起来,从中国一直到东盟国家,互通互联畅顺多啦。
以雅万高铁为典范,彰显中国高铁产业链的完整输出,无论是设计还是设备,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专家指出,这比中老铁路影响力还要大,因为印尼在东盟中的地位重要,人口众多,市场需求也很旺盛。开通一个月就有38万乘客搭乘,座位利用率高达98%,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