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的股东群炸锅了。
22万个账户里,有人拍断大腿,有人连夜加仓。
两个涨停板,股价从19块深坑直接冲回30元。
市值飙到474亿。
最魔幻的是,这波暴涨发生在6月刚分完红的背景下。
10股送2股再派1.5元现金。
相当于股价实际创了历史新高。
散户们账户突然多出几十万的不在少数。
但机构圈传出一个争议声音:
动态市盈率干到50倍了。
比电机行业平均估值高出近10个点。
有人质疑泡沫,有人高喊低估。
分歧点在于:
卧龙电驱到底还是不是那个造电机的老厂?
2024年的财报揭开谜底。
全年营收162.47亿,看着只涨了4.37%。
净利润却飙到7.93亿。
同比暴涨49.63%。
扣非净利润同样窜升33.13%。
赚钱能力突变的秘密藏在毛利率里。
24.05%的数字,比三年前高出近5个百分点。
转折发生在去年初的战略大手术。
光伏、储能这些烧钱不赚钱的业务被一刀切。
7.26亿元卖掉四家新能源子公司。
回笼的资金全砸进两个地方:
传统电机高端化,机器人等新赛道。
财务总监在电话会议里打了个比方:
“甩掉沙袋才能跑马拉松。 ”
新能源汽车电机成了头号印钞机。
德国采埃孚那张22.59亿的订单进入密集交付期。
2024年驱动电机出货85万台。
相当于每天有2300台电机装进电动车。
38%的同比增长率,把同行甩开两个身位。
车间老师傅指着自动化生产线说:
“以前月产3万台要三班倒,现在5万台只要两班人。 ”
变频空调电机更是个意外惊喜。
2024年卖出39.34亿,同比激增26.45%。
连畜牧通风电机这种冷门货都供不应求。
海外工厂的贡献超出所有人预料。
墨西哥工厂的机器人手臂每天运转20小时。
专供北美市场的电机贴着客户LOGO直发底特律。
2024年海外营收首次超过国内。
占比突破50%。
更关键的是,海外毛利比国内高出3-5个百分点。
财务部小姑娘透露:
“同样功率的电机,出口价比内销高15%。 ”
但真正让机构兴奋的是样品间的变化。
无框力矩电机的扭矩密度冲到15Nm/kg。
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
研发主管演示测试数据时眼睛发亮:
“响应速度提升30%,人形机器人关节的黄金指标。 ”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的送样报告显示:
连续满负荷运转1200小时无衰减。
车间主任指着刚下线的货柜说:
“这批是给智元机器人的关节模组,月底要装进‘领航者2号’。 ”
工业场景实测数据很吓人:
效率提升340%,单台设备年省23万电费。
低空经济布局更是踩准政策鼓点。
与沃飞长空合资的产线正在调试200kW级eVTOL电机。
民航局的电推进系统标准讨论会,卧龙工程师坐在首排。
试飞员在内部会议透露:
“AE200机型的取证倒计时,电机是首批过关部件。 ”
研发中心的投入从不手软。
2023到2025年上半年烧掉15.15亿。
专利墙挂满2000多张证书。
扁线电机实验室里,工程师对比着比亚迪最新样品。
“他们用0.3mm扁线,我们做到0.25mm。 ”
碳纤维转子正在通过15000转极限测试。
生产总监指着全自动装配线感慨:
“五年前卖电机像卖钢材,现在卖解决方案。 ”
某家电巨头采购部证实:
“他们的智能驱动包比单买电机贵30%,但省掉我们三年维护费。 ”
估值争议的焦点浮出水面。
按2024年7.93亿净利润算,50倍PE确实不便宜。
但财务模型显示:
新能源车电机订单排到2026年。
机器人关节模组开始小批量出货。
低空电机等新兴业务还没计入报表。
华泰柏瑞稀土ETF建仓时做过测算:
这些业务2026年可能贡献超10亿营收。
股东名册的变化更值得玩味。
一季度还有25万散户,到6月底只剩22.13万人。
户均持股从5200股跳到7100股。
嘉实基金连续两个季度加仓。
员工持股计划新进前十大股东。
北向资金虽然减了点仓位,但持仓市值反而增加。
车间电子屏跳动着最新数据:
8月15日单日电机产量突破8000台。
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机占六成。
仓库主管看着出货单嘀咕:
“机器人电机的专用货架,上周才加了两排。”
流水线上的机械臂突然停顿三秒。
警报灯闪烁红光。
工程师小跑着冲过去。
“没事,碳刷粉尘触发感应器。”
他吹掉传感器上的灰末。
机械臂重新运转时,关节电机发出轻微的蜂鸣。
像极了股票分时图上跳动的曲线。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