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山东这块硬骨头,教科书不提,但历史见了都得绕道走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66 发布日期:2025-08-20 13:38

山东这块硬骨头,教科书不提,但历史见了都得绕道走

一说起山东,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不是水泊梁山的好汉,就是那张能卷万物的山东大煎饼。可你往地图深处瞅瞅,有个叫临沂的地方,特别是那片沂蒙山区,那地方的骨头,硬得能让历史的走向都得拐个弯。

这事儿得从清末民初那会儿说起,天下大乱,土匪多如牛毛。地方上没个强人镇不住场子。苍山那边就出了个叫高兰亭的,他不是什么官,也不是什么匪,就是个能拉起一帮爷们保卫家乡的民团头子,说白了,就是一方的“土皇帝”。

小日子过得倒也安稳,可日本人一来,性质全变了。这位高爷是个明白人,家可以看,国不能丢。他脑子一转,把临沂、郯城、费县、峄县这四块地界上的民团拧成了一股绳,弄了个“抗日联庄会”。后来一琢磨,单打独斗不行啊,得找个靠谱的大腿抱。他看来看去,相中了八路军。1938年,他带着自己的人马,毅然决然地投了八路,成了鲁南军区的副司令,从一个地方豪强,变成了个正儿八经的革命者。

当然了,光有枪杆子还不够,还得有思想的火种。临沂城里有个叫李玉汝的老先生,那可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跟着孙中山混过的。保定军校的高材生,见过大世面。可他后来发现,国民党那套救不了中国,反倒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让他眼前一亮。

这位老先生,胆子大得很。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当官,他不是想着怎么升官发财,而是偷偷摸摸地传播马列思想,发展地下党员。后来官丢了,干脆回老家临沂,从零开始,建起了临沂最早的党组织。日本人想拉拢他,许诺他当商会会长,他眼皮子都没抬一下,那股子气节,真是硬邦邦的。

火种有了,就得有人把它点燃。郯城马头镇的刘晓然,就是那个点火的人。他也是个早期党员,大革命失败后,人家都躲起来了,他偏不,一头扎回老家,愣是在白色恐怖下把鲁南第一个党支部给建了起来。1933年,他觉得时机成熟了,领着一帮穷苦兄弟发动了苍山暴动,还建了红军游击队。虽然最后失败了,他自己也牺牲了,可这把火,算是彻底在鲁南烧起来了。

火烧起来了,就得有人往里填柴,甚至用命去填。沂南有个叫王驭球的将军,东北讲武堂出来的,正规军的师长。九一八之后,眼瞅着家乡被占,他心里的火就没熄过。全面抗战一爆发,他立马拉起队伍跟鬼子干。

1938年那场莒县保卫战,打得是真惨。王将军面对的是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兵力、装备都差着十万八千里。可他就带着手下那点人,硬是守着孤城不退。最后城破了,他还在巷子里跟鬼子肉搏,身上中了不知道多少枪,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种硬汉,你除了敬佩,说不出别的话。

还有个更远的,在东北冰天雪地里打鬼子的夏尚志,也是沂水人。他是东北抗联第六军的创始人,把汤原那块地方变成了日本人的心腹大患。鬼子恨他入骨,悬赏重金要他的人头。可惜,英雄没死在战场上,却倒在了叛徒的黑枪下。1936年,他准备带队远征,结果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日本人为了泄愤,还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示众。

战场上是男人们在流血,可后方呢?后方是女人们在流泪,在用另一种方式战斗。沂南东辛庄村有个叫王换于的大娘,后来人们都尊称她“沂蒙母亲”。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入了党,当了妇救会长,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办战时托儿所。

那时候,多少干部、战士上了前线,孩子没人管。王大娘就把这些孩子,还有烈士的遗孤,拢共将近一百个,全接到自己家。她自己有奶就喂革命的后代,没奶了就到处去讨。她自己全家五口人都入了党,跟着她一起干。这个托儿所,后来走出了多少共和国的栋梁,连迟浩田上将都亲笔题词感谢这位“沂蒙母亲”。

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但沂蒙人骨子里的那股劲儿,在和平年代同样闪光。沂南东贯头村出了个叫王淦昌的,这是个世界级的核物理学家。早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当教授,参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铀235裂变实验,妥妥的顶尖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他心里就跟长了草一样,天天想着回来。1956年,他借着去开国际会议的机会,绕道苏联,几经周折才回到祖国。回来后,他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在山东大学从零开始创建原子物理专业。后来,他更是销声匿迹,用“王京”这个化名,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绝密研制工作中,为国家铸就核盾牌立下了不朽功勋。

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还有很多。从国民党阵营转向共产党的罗輏宇,建国后当了山东省副省长;还有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开国中将廖容标;当上河北省军区司令的开国少将张仁初……数都数不过来。

说到底,沂蒙精神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没那么玄乎。它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也不是写在书里的理论。它就是高兰亭的选择,是李玉汝的气节,是王驭球的死战,是王换于的慈爱,是王淦昌的归来。这片土地上的人,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道理,就是认准了一件事,就拿命去干。这种精神,比任何纪念碑都来得实在。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