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头人声嘈杂,镜头对着同一条新闻线索:外界传出特朗普把俄罗斯称成“纸老虎”,同时又有人放话说,乌克兰可能考虑在哈萨克斯坦找机会和俄方接触。两个口风一冷一热,放在一起,很抓眼球。
先说能核实的。过去几个月,特朗普多次强调对乌援助要“借不送”,欧洲要多掏钱,还说自己能很快把这场仗劝停。这些话有公开视频和采访记录。因为这个,他被外界解读为更愿意压乌谈判,所以有人以为他会与莫斯科把话说到一处去。
接着说那句“纸老虎”。到我写稿时,还没看到带官方稿件的完整引用,更多是转述和片段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但把对手先往下说一头,这是他一贯的谈判手法,目的是把自己的牌抬高,再逼对方让步。
七国集团在纽约期间照例碰头,议题离不开俄乌。他们谈到堵住能源、军工和绕制裁的缝,讨论怎么在执法上再拧紧一点。同样的节奏已经跑了两年,美欧还是沿着这条路往下走。
再看“钱和货”。华盛顿最近推动的路子是,防空弹药和远程武器继续供;欧洲补单、扩产;还有一个关键点,用被冻结的俄资产利息做担保给乌克兰借一笔大钱,规模大约500亿美元。结果就是,美方以技术、情报和高端武器为主,欧洲承担更多账单。
然后回到基辅的口风。泽连斯基多次说过可以谈,但前提是俄军撤出、领土问题不能倒退。关于在哈萨克斯坦见面的说法,乌方到现在没有公开确认无条件会晤。这更像是在把话摊开,试试各方的底线到哪儿。
为什么会提哈萨克斯坦?因为这个国家跟俄乌都能说上话,也有承办谈判的经验。叙利亚的阿斯塔纳进程就在那里开过很多轮。选这样的地方,既方便见面,又不等于谁给谁低头。
欧洲一侧的动作也不少。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继续加固边境,采购导弹和防空系统;德国推进“欧洲天穹”一体化防空;法国谈增加远程火力援乌。再说一句,他们不想被拖下水,但也不敢松手,姿态和节奏都很谨慎。
俄军在战场上的打法没有收,导弹和无人机继续打乌克兰的电力和港口,地面上在几条线推拉。国内则扩军工、扩动员,和伊朗、朝鲜的军贸被多方盯着。战场不是能定性的,关键还是谁的供给断得慢。
经济面上,俄罗斯受制裁压力不小,但没崩。油气通过不同渠道卖,财政靠高油价和非常规手段顶着,卢布波动官方也在托。结果就是,你说它“纸”,和工厂里的流水线、前线的火力密度对不上号。
回头看特朗普。他的下棋常见三步:先把对手说低,再催盟友加码,最后给自己留个回旋门。2024年他就推动援乌从“送”改“借”,要求欧洲多掏。现在把话说硬,也可能是在为后面的交易加价,并不等于要跟莫斯科翻桌。
乌克兰的难处很直白:人手紧,防空缺弹,电网挨打;但只要西方的关键弹药和钱到位,战线就能稳住一阵。基辅两条腿得一起走——该打时打,该谈时谈,节奏要卡住。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中国、土耳其、沙特、巴西等一直在劝谈;瑞士今年夏天搞的和平峰会留了个框,但俄方没到场。下一步谁能把俄方请到桌边,才是真正的门槛。
同样,欧洲内部也在掰手腕:谁多掏、钱从哪来、风险怎么分。冻结俄资产利息怎么用、用多久,这些都需要立法和谈判,不是一两句口号能拍板的。
最后给你一个现场画面:纽约雨后天微凉,联合国门口警戒线外摄像机一字排开,记者举着话筒追着提问,乌克兰代表团快步钻进车门,车灯一亮就并入车流。是在会场里把话谈出来,还是在战场上继续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