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哈的一声巨响,把全世界的神经都给绷紧了。就在不久前,十几架以色列的F-35战斗机,像一群黑夜里的幽灵,悄无声息地飞了1800公里,对着卡塔尔首都扔下了十几枚导弹。
这事儿最让我们中国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那爆炸点离咱们驻卡塔尔大使馆,也就800米,散个步的距离。那股猛烈的冲击波,震得我们大使馆的窗户都在发抖,馆里的人员只能紧急躲进安全区。以色列这手,是无心之失,还是早就盘算好的?
谁在演戏给谁看
空袭过后,各方的反应比空袭本身还热闹。以色列倒是光棍,直接承认:没错,就是我干的,目标是哈马斯头头。美国立马撇清关系,一脸无辜地说自己知道得太晚,拦不住啊。而卡塔尔这个主权被踩脸的“苦主”,除了动动嘴皮子抗议谴责,连个像样的反制都没有。
这一套操作下来,味道就不对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是什么单刀直入的军事行动,这分明就是美国、以色列和卡塔尔三方搭台,唱给全世界看的一出戏。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借着谈判的幌子,把哈马斯的高层骗出来一锅端了。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哈马斯的首席谈判代表哈亚,本来就在那栋被炸的大楼里。可就在导弹落地前十分钟,他接了个神秘电话,扭头就走,捡回一条命。这种打法,说是失手,鬼才信。这更像是一种故意留下的活口,一种让你夜夜惊醒的心理折磨。
为什么偏偏是卡塔尔
以色列真要想动哈马斯,能选的地方不少,土耳其不也行吗?可他们偏偏挑了卡塔尔,这里头的门道可就深了。关键不在于卡塔尔防守弱,而在于它的防空系统是美国的“萨德”,而土耳其用的是俄罗斯的S400。
说白了,在卡塔尔动手,对以色列来说就是自家后院,安全得很。这里不仅有美国在中东最大的乌代德空军基地,以色列的飞机炸完人,甚至能大摇大摆地让美军给空中加个油再回家。这就保证了整个剧本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既能敲山震虎,又不至于把桌子掀了。
王爷们的玻璃心
卡塔尔这次的反应,可以说是怂到家了,但也把中东那帮王爷们的真实处境,扒得干干净净。卡塔尔一直想玩“小国大外交”,一边抱着美国的大腿当盟友,一边又让哈马斯在自己家开办事处,想两头通吃。
每年给加沙送去三千万美元,既是做慈善,也是一种战略投资。可当以色列的炸弹真的掉到头顶上时,什么“调解人豁免权”,瞬间就成了笑话。这种软弱不是卡塔尔独有,而是整个海湾国家的通病。他们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保护,又想在地区事务里说了算,这种拧巴的心态,注定了他们只能当大国棋盘上的子儿。
炸给我们听的一声响
美国在这件事里头,把它的“盟友等级”划分得清清楚楚。海湾这些阿拉伯国家,充其量就是个“二等公民”,他们的安全和面子,随时可以为了以色列高兴而被牺牲掉。这事儿,也算是给我们提了个醒。
中东的王爷们对中国的武器装备一直很眼馋,花钱也大方。但在战略层面,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别指望一两次轰炸,或是加沙的惨剧,就能让他们彻底倒向谁。这帮人“两头下注”的本事,是刻在骨子里的。
笔者以为
卡塔尔的这声爆炸,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副清醒剂。中国在中东的能源合作,每一步都踩在复杂的地缘政治钢丝上。虽然中东的石油对我们极其重要,但这些国家的战略摇摆性,决定了他们在关键时刻,啥事都干得出来。
这次空袭,是警告哈马斯,是敲打卡塔尔,但把地点选在中国大使馆旁边,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所有局外人的示威。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相信国家在和这些海湾国家打交道时,一定有我们的后手和风险对冲机制,防止他们在大国博弈中,突然给我们来个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