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A股会重演4月7日暴跌吗?五大原因告诉你为何这次不一样
4月7日那场大跌,不少老股民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沪指一天跌了7.34%,创业板更是直接干到12.5%的跌幅,近三千只个股跌停,整个市场像被按了暂停键。可到了10月13日,同样的外部压力下,A股却没跟着往下砸,反而稳住了阵脚。这背后不是运气好,而是实实在在的底气变了。
回过头看4月那次,美国突然加征关税,消息一出,市场措手不及。那时候大家还在盘算着一季度经济数据回暖,结果一记闷棍打下来,情绪直接崩了。这次呢?风声早就放出来了,市场早有心理准备,连散户都知道“狼来了”喊多了,真来的时候反而没那么慌。
更关键的是,应对方式不一样了。上次是被动接招,这边刚出政策,那边市场已经跌成一片。这次反制动作明显更主动,节奏也更稳。你看看最近的新闻,从产业链调整到出口结构优化,政府和企业联手把“做好自己的事”这句话落到了实处。经济数据虽然还没完全起飞,但制造业PMI连续几个月站在荣枯线上,消费也在慢慢回暖,这些都不是空话。
再说市场本身,10月10日那一波调整其实已经提前释放了压力。当时很多人以为是大盘要崩,结果回头一看,主要是前期涨得太猛的科技股在回调。这种结构性调整反而让整个市场更健康,不至于一有风吹草动就集体跳水。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但特别重要的点——量化交易。4月那会儿,量化策略满天飞,不少机构借着市场恐慌疯狂做空,放大了下跌幅度。现在监管层对这块盯得紧了,量化操作没那么肆无忌惮,市场情绪也少了几分被“程序操控”的无力感。
其实说到底,资本市场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反映的是整个国家应对风险的能力和节奏。以前一有外部冲击,市场就先跌为敬;现在,政策工具箱更丰富,企业抗压能力更强,投资者也更理性了。这种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但确确实实正在发生。
别总拿过去的眼光看今天的市场。4月7日的剧本,10月13日大概率不会重演。不是说风险没了,而是我们应对风险的方式,已经不一样了。
“市场永远在变,但真正赚钱的人,靠的是看清变化背后的逻辑。”
信息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报、Wind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