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的“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豪言彻底破产! 7月14日,他在白宫对普京撂下狠话:50天内不停火,就对俄罗斯征收100%毁灭性关税,还要拉上中国、印度等俄油买家一起罚。
他宣布通过北约向乌克兰运送“爱国者”导弹,但逼着德国等欧洲国家掏钱买单,一套导弹10亿美元,美国军火商稳赚不赔。
这场急转弯背后,是特朗普对普京的“失望暴怒”,半年内六次通话、三次密谈全成空话,普京一边和他“愉快聊天”,一边狂炸乌克兰,单日597架无人机突袭基辅。
欧洲盟友的拆台让他恼火:德国带头加码军援,还酝酿第18轮对俄制裁,打脸特朗普的“甩锅计划”。 军火与关税,成了他挽回面子的双刃剑,可能把乌克兰战场烧得更旺。
特朗普的“24小时停火”承诺早已沦为笑柄。今年1月上任后,他六次致电普京,三次面谈泽连斯基,甚至派特使威特科夫三赴莫斯科密谈,试图用“交易艺术”终结冲突。
他强推的“美国方案”被曝光:按当前战线停火、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承认克里米亚归俄。 但俄罗斯拒绝放弃战场优势,乌克兰靠着欧洲输血硬扛拒签城下之盟。
5月底,特朗普公开大骂普京“玩火”,原定5月前停火的计划彻底泡汤。
欧洲的背刺让特朗普怒火中烧。 德国总理默茨公开宣称“欧洲将力挺乌克兰到底”,并联合多国加码军援,甚至推动第18轮对俄制裁。
让特朗普憋屈的是,北约盟友集体拒绝配合他施压乌克兰让步。 这种“背叛感”在7月3日与普京通话后爆发,特朗普吐槽对话“毫无意义”,俄军正集结16万兵力,联合朝鲜提供的1200万枚炮弹,猛攻乌东防线。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突然亮出杀招。 他宣布对俄下达“50天停火通牒”:若到期未果,美国将对俄化肥、核材料等关键出口品征收100%关税,并对继续购买俄油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
白宫官员证实,次级制裁矛头直指中国、印度等俄油主要买家。 俄油收入近三分之一来自北约盟国,这一刀直接捅向普京的“钱袋子”。
同步抛出的“军火生意经”显算计。 特朗普高调宣布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强调“由北约支付费用,美国纳税人一分不掏”。
北约秘书长吕特当场附和,称德国、芬兰、丹麦等七国已同意加入“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德国总理默茨立即在社交媒体表功,承诺德国将发挥“决定性作用”,自掏腰包从美国采购“爱国者”转送乌克兰。
这套操作被军事专家戳穿本质:美国陆军明年“爱国者”采购量激增4倍仍不够用,中东基地防伊朗导弹已捉襟见肘。
此时“割爱”实为生意,欧洲支付10亿美元/套的装备费,美国军火商稳赚;北约盟国因本国防空系统援乌而被迫再向美国下新订单;特朗普则赚足“支持乌克兰”的政治名声。连特朗普本人也直言:“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连夜感谢特朗普“雪中送炭”,称已协调美、德、挪威联合提供更多“爱国者”,并计划与特朗普“更频繁通话”。
乌方同时拒绝妥协领土问题,2月曾强硬回绝美方“放弃50%矿产控制权”的要求。 俄罗斯的反应异常淡定。 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冷淡回应:“美国供武不是新闻”,并指出乌克兰“显然不急于谈判”。
莫斯科股市在特朗普威胁后反涨2%,投资者原以为关税高达500%,结果100%的税率“低于预期”。
美国的政策矛盾彻底暴露。 特朗普既想甩掉乌克兰包袱,又怕承担“抛弃盟友”骂名。 军工复合体正疯狂获利:欧洲各国为抢购“爱国者”挤破头,美国军火商订单激增;能源巨头则觊觎切断俄油供应后的欧洲液化天然气市场。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指出,美国政策转向已使局势“具冲突性”,欧洲安全被置于长期对抗险境。
特朗普的豪赌陷入三重僵局:俄罗斯视美方反复为软弱,加大攻势“以战逼谈”;乌克兰因拿到“爱国者”心存侥幸拒不让步;欧洲虽不满当“提款机”,却不得不配合美国。
50天倒计时启动,俄乌第三轮谈判至今连日期都未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