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面对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中国+1”供应链将如何发展

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182 发布日期:2025-08-11 05:11

内容提要: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和40%转运关税冲击“中国+1”供应链,促使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东盟加强区域一体化,吸引投资应对高关税。中国制造业面临订单减少和成本上升压力,需通过内需扩张和产业升级应对挑战。全球供应链重构为亚洲提供增长机遇。

一、 “中国+1”供应链的来历及发展历程。

“中国+1”战略起源于全球企业为降低对中国制造业过度依赖的风险而采取的供应链多元化策略。这一概念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逐渐兴起,当时企业意识到供应链过度集中于单一市场的脆弱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战略的发展。企业开始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寻找替代生产基地,以分散风险并优化成本。

自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中美贸易战开始,“中国+1”战略加速实施。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促使企业将部分生产转移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家。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7年至2024年间,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额增长了75%,达到约4.4万亿日元,而对中国的投资额则下降了65%,仅为4900亿日元。

越南在“中国+1”战略中尤为突出,其对美贸易顺差从2017年的30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000亿美元以上,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韩国三星电子等企业在越南设立了大型生产基地,苹果公司也将部分iPhone生产转移至印度和越南。

“中国+1”不仅限于制造业转移,还涉及供应链的重新配置。企业通过在东盟国家、印度、墨西哥等地建立加工基地,利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自由贸易协定,形成了“迂回出口”模式,即通过第三国加工后出口美国以规避高关税。这种模式在电子、服装和消费品行业尤为明显。

然而,这一战略依赖于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和较低的关税壁垒,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政策对此构成了重大挑战。

二、面对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和针对中国的40%转运关税,“中国+1”供应链将如何发展?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和针对中国的40%转运关税,对“中国+1”供应链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等关税针对包括越南(20%)、印度(暂时25%)、印尼和菲律宾(19%)在内的亚洲国家,虽然显著低于中国。但在对等关税之外的实质上主要针对中国商品的40%转运关税,打破了企业通过第三国规避高关税的逻辑,进一步限制了中国产品通过东盟国家加工后再出口美国的可能性。

而亚洲开发银行(ADB)总裁神田真人最近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1”作为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迂回路线已变得脆弱,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供应链战略。

首先,企业可能转向更深层次的供应链多元化,这意味着“中国”的比重下降,“1 ”的比重增加。

神田真人强调,未来的“中国+1”战略不仅需要多样化最终消费市场,还需分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供应商。这意味着企业可能进一步投资于印度、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市场,以建立更本地化的生产和供应链网络。例如,迅销(Uniqlo)在越南、孟加拉国和柬埔寨拥有大量缝纫工厂,但高关税可能迫使其重新评估供应商选择,甚至考虑在消费市场附近建厂以降低运输成本。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应对高关税的关键。

神田真人建议东盟加强区域内贸易协定,并与欧洲等区域外市场签订高自由度的贸易协定。2025年5月,亚开行年会上,欧洲领导人表达了将亚洲市场与欧洲连接的意愿,视亚洲为增长中心。东盟内部也在推进“东盟电网”等项目,以提高区域连通性和经济韧性。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增强亚洲内部市场的需求。

然而,高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民间投资构成了挑战。神田真人指出,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企业投资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企业可能采取“观望”策略,利用保税仓库推迟关税支付,或通过调整产品分类和生产流程以符合较低关税标准。

例如,卡西欧正在重新分配中国、泰国和东盟的生产基地,以应对关税变化。

最后,亚洲国家可能通过国内改革吸引投资。

神田真人表示,亚洲领导人正推动放松外资限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印度地铁网络项目获得亚开行100亿美元支持。这些改革旨在提升市场吸引力,但高关税可能抵消部分优势。日资化学厂商高管透露,若关税持续,可能与美国客户解除合同,凸显了企业在高成本压力下的艰难抉择。

三、全球供应链在特朗普关税中的重构,对中国制造业有何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复杂且深远。

首先,高关税直接削弱了中企产品对美出口的竞争力。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数据,截至2025年5月,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为54.9%,涵盖所有进口商品。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为32.6%,同样适用广泛。PIIE 指出,目前美国的关税比特朗普2025年1月开始第二个任期时高出约 1.65 倍。 中国则高出约54%。

这迫使中国企业加速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生产基地。然而,对东盟国家的关税(例如越南20%、印尼19%)附加了第三国转运美国额外征收40%惩罚性关税的条款,这削弱了“中国+1”战略的成本优势,导致部分企业重新考虑:要么深度投资当地,要么回流中国。但习惯于扩大规模的中企,大概率会选择前者,而不会选择相当于自我收缩的后者。

一些国际研究机构预计,特朗普关税将导致2025年中国GDP增长将回落0.4-0.8个百分点。

其次,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的挑战。

华盛顿邮报报道,企业正从中国转向越南、泰国、墨西哥等地,但特朗普对这些国家的关税使得“中国+1”战略受挫。哈佛大学分析认为,高关税可能促使中国加强与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贸易合作,通过“一带一路”或全球发展倡议(GDI)拓展新兴市场。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已从2017年的21.9%降至13.8%,显示中国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第三,特朗普关税可能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发展和高端制造业创新,例如电动车和半导体领域。2025年5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7563亿美元),表明其正通过货币政策和刺激措施应对外部压力。EIU预测,中国将通过非关税措施(如出口限制)进行适度报复,同时加大国内创新投入,以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

然而,关税也带来了短期阵痛。CNBC报道称,高关税导致中国出口订单取消,制造业活动收缩。物流公司Flexport的CEO表示,60%的客户暂停从中国发货,部分企业将货物存入保税仓库以等待关税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短期内面临订单减少和成本上升的压力,尤其对中小企业影响更大。

长期来看,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可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附加值领域转型。神田真人指出,亚开行对中国的贷款已减少一半,重点转向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公共投资领域。这表明中国需通过开放市场和扩大内需来应对外部压力。特朗普关税可能成为催化剂,促使中国加速国内消费市场建设和产业升级,但短期内的经济下行风险不容忽视。

【作者:徐三郎】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