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发现,当你在电商平台搜索光伏板时,价格一家比一家低?这种看似"惠民"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整个光伏行业的生存危机。8月19日,六大部委联手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这场被业内称为"反内卷决战"的会议,或将彻底改变行业游戏规则。
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正在吞噬行业
光伏行业的内卷早已不是秘密。去年某龙头企业以低于成本价30%中标某大型项目,直接导致同行被迫跟进。这种"割肉求生"的模式,表面上促进了装机量增长,实则让全行业陷入"做得越多亏得越惨"的怪圈。有企业负责人透露:"现在卖组件就像卖白菜,利润率已跌破3%,连银行利息都覆盖不了。"
政策组合拳直击行业四大痛点
本次会议提出的四大调控方向,犹如四把精准的手术刀:项目投资管理将淘汰落后产能;价格监测机制要终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投标乱象;质量规范行动针对偷工减料等潜规则;行业协会则将建立自律公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国资委的参与,这意味着发电央企的招标标准可能迎来重大调整。
全产业链协同治理的创新突破
与7月会议相比,本次最大亮点是形成了贯穿"制造-投资-监管"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当市场监管总局遇上国家能源局,当光伏制造商直面发电央企,这种跨部门、跨环节的对话机制,在中国工业史上都属罕见。某参会代表透露:"会上特别强调了要打破'囚徒困境',这需要上下游共同让利。"
行业洗牌将催生新生存法则
政策利剑高悬之下,光伏企业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价格战慢性自杀,还是转向技术竞争?有分析师预测,未来12个月内,行业或将出现三大分化:技术领先企业获得溢价空间、垂直一体化龙头巩固优势、专业化厂商必须找到细分赛道。那些依赖政府补贴和低价策略的企业,恐怕很难看到明年的光伏展。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阵痛。当政策制定者、发电企业、制造商形成合力,这场反内卷战役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能源赛道保持领先优势。毕竟,在碳中和的马拉松里,我们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选手,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冲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