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歼-35试飞引关注
这个夏天刚过去,沈飞厂区试飞站的一张照片突然在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火了。照片里,穿着荧光背心的工作人员拿着红绿旗,正引导一架崭新的歼-35滑向跑道——不是模型,也不是概念机,而是马上要进行试飞的量产版!看起来好像挺普通的场景,其实背后可有大讲究:中航沈飞已经宣布“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生产线开足马力全速运转,歼-35这架战机,翅膀已经真正硬起来了。
歼-35产能爆发
中国两大航空巨头现在可真是“比着干”了,就像在天上赛跑一样。成飞这边,歼-20早就开足了马力,生产线一年能造一百多架重型隐身战机,连歼-10的活儿都交给贵飞去干了。
而沈飞这边原本手里有三张好牌:歼-15舰载机、歼-16四代半战机,还有新晋的歼-35。但现在情况变了——航母建造速度限制了歼-15的产能,歼-16作为“隐身前的最后一代”,生产节奏也慢慢慢了下来。所以沈飞现在把重点全放到了歼-35上,就像潮水一样涌向这个新机型。
你可能好奇,为啥歼-35能扛大旗?其实它是个“小身板,大能量”的家伙。相比歼-20,它更轻便,零件少了三成,还用上了3D打印技术,主骨架直接“一体成型”。新厂房里的脉动生产线火力全开,效率高得惊人,传统造一架重型机的时间,够他们造两架歼-35了。
空军版的歼-35A已经小批量试飞了,飞行员手册和地勤流程今年内就能全部搞定,明年年初就能正式列装部队。业内人士都在算账:沈飞老厂加上智能新厂,明年至少能造24架,要是势头上来,冲到50架也不是没可能。
五代机产能爆发
咱们来点更接地气、口语化的说法:
成飞和沈飞联手,这下可真是“五代机下饺子”了。歼-20的年产量已经稳定在三位数,稳得像座山。现在沈飞那边又搞出个歼-35,再添一把火,明年中国隐身战机的总产能直接冲到150架。
这个数字有多牛?你看美国F-35的生产线号称一年能造160架,但得分给十几个盟友,自己能留一半就不错了。而咱们这边全是“自产自销”,一线部队都等着用呢。东海、南海这些地方,经常能看到歼-20带着歼-35一起巡航,照片都被外媒盯得快裂开了。
现在的空中力量天平,正在悄悄往咱们这边倾斜。虽然美国现在有758架五代机,总量占优,但在亚太地区能调得动的不到百架。咱们这边可是有310架隐身战机,全都在家门口待着。
歼-20负责“踹门破防”,歼-35则靠成本低的优势搞“蜂群突击”,专挑敌人的防空网下手。更狠的是,咱们还玩了个“一机三吃”的套路:空军版挂霹雳-15导弹守国门,海军版能折叠机翼,适合福建舰弹射起飞,外贸版FC-31早就被中东土豪盯上了。听说沙特代表团在珠海航展摸完模型,订单都快签下来了。
所以说啊,咱们的航空工业,真的越来越牛了。
中国空军实力崛起
沈飞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穿着荧光服忙碌穿梭,成飞车间里机械臂精准地舞动着,大家都在为中国空军的“发条”拧紧力量。当歼-35和歼-20一起飞过台海中线,当福建舰的甲板上整齐排列着折叠机翼的深灰色战机,世界终于意识到一个现实:在第六代战斗机还在图纸上画来画去的时候,中国已经用五代机双线同时量产的实力,彻底改写了空战的规则。明年生产150架?也许这只是新故事的开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