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李显龙对比苏联与中国,中美冷战剧本有何不同?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64 发布日期:2025-07-28 17:44

李显龙谈中美冷战剧本:1985年油价阴影下的苏联与今日中国的不同命运

那天在厨房煮面,锅里咕嘟着泡面,电视上正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讲话。他提到美国试图用“冷战老路”对付中国。说实话,这种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坐在小院里讲苏联解体时的故事——他说那年他刚娶了奶奶,还能买到便宜罐头,可一转眼新闻就天天都是莫斯科红场和坦克。

其实很多人都喜欢把今天中美之间的小摩擦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苏冷战套。但细想起来,这俩事儿还真不是一个味道。比如1985年那会儿,美国联合沙特猛地把石油产量拧大阀门,国际油价从30美元跌成12美元一桶。这一下子,把靠卖石油换外汇过日子的苏联给整懵了。家里亲戚有个做外贸的叔叔,说当时黑龙江口岸好多货堆着没人要,因为俄国人没钱结账。

翻翻旧报纸,那会儿苏联60%的外汇全靠能源出口,而自家粮食却不够吃,一半得进口。你说这架怎么打?美国炒作能源价格,就是往伤口撒盐。据老王头回忆,那几年东北不少边贸公司直接倒闭,人心惶惶。

可到了现在,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5%,新能源车产量全球第一,就算有人再玩能源牌,也砸不到点子上。有次去深圳考察,一个搞电池的小老板拍胸脯说:“我们自己就是产业链。”再加上华为被制裁后反而越挫越勇,国产芯片、闪存什么的新花样层出不穷。这和当年的“技术铁幕”比,好像谁也没能让中国掉队。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初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军备竞赛。当年美国甩出星球大战计划,把军费开支推高到天花板,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松动东欧控制,“和平演变”成了流行词。不消两三年,从波兰、匈牙利,到民主德国,一串多米诺骨牌倒下去了。我爸记得很清楚,他同学原来是驻东德工程师,一夜之间单位黄了,只好回国种地养猪谋生计。

那些国家后来都改旗易帜,经互会、华约也烟消云散。一时间整个世界格局跟洗牌似的。而今,中国光是中等收入群体就超4亿,比巅峰时期苏联全国人口还多,不一样啊!

顺带插一句,我曾听村里的杨婶讲过,她表哥80年代末去俄罗斯留学,每个月都排长队抢购面包卷,据她形容“饿肚子的日子比期末考试还难熬”。但看看现在国内各大城市超市琳琅满目,大米白面堆成山,小孩挑食挑得让家长头疼。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吧?

更关键的是,美苏对抗属于零和博弈,你死我活;而今天,中美经济交融深度远非彼时可比。我前阵子陪朋友办签证,在领馆门口碰见个苹果手机供应商员工,他悄声感叹:“要是真脱钩,我们厂怕是先歇菜。”有专家测算,如果真闹全面脱钩,美国GDP损失将以万亿美元计,对双方都是肉疼的大手术。而且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这股劲头下遏制策略成本只高不低(参考《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7期)。

李显龙用了一句特别形象的话:拿20世纪的方法解决21世纪的问题,就像端着弓箭冲进现代战争现场——这画风别提多违和。他作为夹在东西方之间的新加坡领导人,看惯两边贸易流水线,有句话挺实诚:“世界早已不是黑白分明。”

最近新疆顺北又发现1.2亿吨级大油田,中俄伊朗合作越来越紧密,能源安全网越织越密。据2024《环球时报》报道,全国统一大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前突破百万亿元。从制造业到底层创新,从资源安全到内需市场,中国展现出的弹性完全不同于昔日那个依赖单一出口品类的超级帝国。

偶尔刷朋友圈还能看到高校老师晒实验室照片,说学生们正在攻关AI芯片算法,还有航天员舱内自拍。“咱们现在搞科研,比我年轻时候条件好太多,”我表妹读博士常这么唠叨,“以前看外国论文如读天书,现在咱自己写国际顶刊。”

如果未来几年GDP每年稳住5%左右增长节奏,到2035左右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并非空穴来风(参见《金融时报》2023年度预测)。人工智能、航天探索、量子通信这些领域,也逐渐赶上甚至部分领先,美方不得不正视竞争者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两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已然不可避免,有些领域甚至可以硬杠到底,再不像过去只能忍气吞声捏鼻认栽。

至于以后是不是只有冷战一种模式?街坊刘姨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或许管用——“吵归吵,总不能一天三顿掐架吧?”现实终究复杂得很,没有绝对剧本可抄。从小镇早餐摊老板娘聊起鸡蛋涨价,到实验室里的年轻科学家熬夜调参数,每个人都活在这个巨变时代里。有些问题,是拿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