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德莱恩刚走进人民大会堂,脸上还带着外交场合惯有的微笑,但气氛里藏着层层暗流。她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一起来,不是为了走过场,而是为了给欧盟找出一条能喘口气的路。此时此刻,中国开出了“三个坚持”,鲜明地把牌摆在了台面上:互相尊重、加强合作、捍卫多边主义。说白了,就是让欧盟自己掂量清楚,该往哪边站。
这场会谈,比以前多了份真诚的劝告,也少了几分客套的粉饰。冯德莱恩开口时的措辞,明显比前几个月温和不少。她提出“中欧必须承认各自的关切,达成真正的解决方案”,这句话背后,可不是单向输出要求,而是带着妥协的意味。欧洲这回怕是心里明白了,和中国硬碰硬,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这背后,当然有特朗普最近的一招“温情降价”,也有中国摆出的硬实力。
就在欧盟大佬们在北京交流的时候,另一边的特朗普突然对欧盟大幅降关税,提议把50%的关税直接砍成15%,为的是推动美欧贸易协议早日落地。这可不是特朗普一贯的嘴炮,而是实打实的让步信号。问题是,美国想收手,已经太晚了。
先看一眼特朗普最近的骚操作。他刚和日本敲定的贸易协议,表面看对日本松了口,把关税降到15%。但日本为此得答应美方5500亿美元投资,相当于17年的外贸收入全砸了进来。退一步说,这场交易日本能让的,早就让光了,连外衣都快脱没了。这种让步,更多是给特朗普面子,背后埋下的是对美国的暗中防备。
再瞧欧盟这边。这回来北京,明显比以往软不少。冯德莱恩的话,句句滴水不漏,可又丝毫不敢得罪中国。她没敢再拿“中国必须……”“中国应该……”挂在嘴边,反倒强调“解决彼此关切”。原因很简单:欧洲现在实在承受不起和中国的再次摩擦,尤其是在美国又搞起关税讹诈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这次对欧盟态度相当“客气”。明明手上捏了不少“欧洲痛点”,却仍然没撕破脸。比如台湾问题。欧洲卖给台湾的武器,比美国还放得开。“康定”级护卫舰用的是欧洲的CAPTAS声呐,幻影2000战机一直是台湾主力,背后技术、维护都是欧洲公司亲自上门。美国对台军售还各种技术卡脖子、交付拖拖拉拉,唯恐泄密。但欧洲,几乎什么都给,只要台湾有人张口。甚至连美国都觉得,欧盟在台湾问题上比自己还敢冒险。
再说中欧博弈,“三点主张”其实是给足了面子。中国没拿这些“老账”直接当场发难,这份克制可以说是难得的理性。其实欧盟应该心里有数,这是一道分水岭:选择和中国继续合作,还能尽量保全利益;要是跟着美国继续死磕,下一步就是真刀真枪的经济“硬碰硬”,谁都知道伤不起。
可特朗普这边焦头烂额。他以为只要关税一降,欧盟就会乖乖签协定跟美国走。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现在的困局是,三个多月的关税大战,各国纷纷掐架,结果印度、巴西、加拿大全都不肯向美国让步。特朗普想要稀土大量供应,中方却开始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更头疼的是,中美新的谈判轮次又来了,特朗普一点便宜都没捞着。
所以他现在想抽身,已经错过时机。各国不会给特朗普开这个后门,欧盟内部更是没那么团结,成员国意见南辕北辙,根本凑不齐一个像样的一致姿态。即使真的对美妥协,也会遭遇内部强烈反弹,短时间内不可能达成心仪的协议。
往深里看,欧盟的处境一天比一天难。乌克兰危机,欧洲已经给背上了沉重的军事和资金包袱,可俄军反手渗透乌东战略要塞,那些资源眼看就要打水漂。乌克兰变成“沉没成本”,欧洲还得硬顶着“道义担当”的幌子继续往里填。
接着还有中东问题。德国总理默茨跑去公开向以色列军队致敬,还说“以色列帮我们干了脏活”。这句话,是当众撕掉欧盟“道德面具”的现场。西方一直标榜自己是正义的裁判员,结果关键时刻道德标准可以随时更换。这个档口,欧洲内部已经开始互相倒苦水,外部形象直线下滑。
要命的是,欧盟的“威慑力”今非昔比。法国部队被赶出西非,关键地区的影响力全失,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殖民地归零。欧洲自己的防线一松,好多原来靠“老大哥”罩着的地盘现在全是漏洞。
话说到这儿,其实明白一件事。中国这次三点立场,不是简单喊口号,是在给欧盟最后的体面和台阶——继续合作还是跟着美国起哄,路自己选。只要欧盟还有点政治判断力,都该明白,现在谁才是真正能帮他们过冬的伙伴。
从特朗普的让步到欧盟的犹豫,再到中国的克制,每一招都写着大国博弈的算计。谁失算,谁挨打。风向已变,棋盘再大,也藏不住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