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钱学森拒收特供肉,周恩来却下死命令:你们的任务就是吃肉!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88 发布日期:2025-09-02 09:34

钱学森拒收特供肉,周恩来却下死命令:你们的任务就是吃肉!

1960年,钱学森回到家,一眼就看到了桌上那个圆滚滚的竹篮子,里面装着鸡蛋、肉、还有一些当时稀罕得像宝贝一样的食品。他愣住了,妻子蒋英迎上来,他却眉头紧锁,问这东西是哪来的。

那个年代,整个国家都在勒紧裤腰带。钱学森心里有本账,他知道毛主席早就不吃肉了,周总理也带头一天只吃一顿粗粮。几亿人都在挨饿,这个篮子在他眼里,沉甸甸的,烫手。

当他得知这是中央专门给高级科学家的“特供”时,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他跟妻子说:“国家把我们当宝贝,但我们不能搞特殊。跟老百姓一起扛过去,心里才踏实。”说完,他原封不动地让人把篮子退了回去。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中南海。周恩来听了,没批评,反而更着急了。他太清楚这帮科学家的价值了。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布尔当年放话:“我宁可枪毙他,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现在,这“五个师”的战斗力,就指望着这些科学家的脑子和身体。

脑子要转,身体得跟上。周恩来想了个办法,他不再搞“特供”上门,而是直接把科学家们请到人民大会堂。

1961年春节前夕,一场特殊的招待会正在举行。钱学森和钱三强,一个搞导弹,一个搞原子弹,被周恩来特意安排在自己左右两边。

周恩来笑着举起杯,环顾四周这些略显清瘦但眼神明亮的科学家,开了个玩笑:“看来咱们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都离不开‘钱’啊!”一句话,满堂皆笑,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席间,周恩来不停地给钱学森他们夹菜,那架势不像总理,倒像个生怕孩子吃不饱的大家长。他一桌一桌地敬酒,感谢大家为国家拼命。

敬完酒,他有外事活动要先走,临走前,他站起来,对着全场科学家大声宣布:“同志们,你们今天的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吃肉!给我把肉都吃光了!”

这道命令,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暖,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红了眼眶。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顿肉,这是国家最沉甸甸的期盼。

周恩来对钱学森的关心,细致到了骨子里。他知道钱学森不只是一个火箭专家,更是一位顶级的系统工程大师。这个从美国带回来的思想,能把成千上万个零件、数万人的协作,像穿珠子一样串起来,不出一点乱子。

所以,当“两弹结合”——也就是把原子弹装到导弹上发射出去这个疯狂又大胆的设想被提出来时,周恩来第一个想到的总负责人,就是钱学森。

中央专委会上,气氛严肃得能拧出水来。周恩来盯着钱学森,反复问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两个字:“安全”。

他几乎是把丑话说在了前头:“我总是不放心,怕掉下来。你们七机部(导弹)要保证它不掉下来,二机部(原子弹)要保证它万一掉下来,也绝对不能核爆炸!”

这道题,比任何复杂的数学公式都难解。它考验的不仅是科学,更是责任。钱学森回去后,开了无数次“诸葛亮会”,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推演了一遍,设计了层层保险,确保万无一失。

这种信任,是把后背完全交给对方的信任。

有一次开会,钱学森遇到了邓颖超。两人一聊,竟然发现了一段尘封的往事。几十年前,钱学森在北京师大附小上学,邓颖超恰好是学校的老师。

这对“师生”重逢,分外亲切。邓颖超关心地问起钱学森的工作,钱学森就谈了些国防科技队伍的艰苦奋斗。他可能说得比较笼统,邓颖超听完,回去就兴奋地跟周恩来说:“钱学森跟我说他们搞原子弹如何如何……”

周恩来听完哈哈大笑,摆摆手说:“你肯定搞错了,他是搞导弹的,怎么会跟你说原子弹的事?”

邓颖超有点不服气:“你们都对我保密,我怎么知道他具体是干嘛的!” 这段家庭小插曲,侧面反映出当时保密工作的严格,也透着一种革命家庭特有的温情。

周恩来不仅是“总指挥”,还是“后勤部长”和“心理辅导师”。1965年夏天,他专程飞到黄沙漫天的酒泉发射基地。

一下飞机,风沙就糊了一脸。他看着戈壁滩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发射场,拉着钱学森的手感慨:“真不敢相信,在这不毛之地,能建起这么一座世界水平的城堡!我站在这里,也感觉自己成了这片荒原的主人!”

他的话,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所有科研人员心头的孤寂和疲惫。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总理的到来,就是最高形式的肯定和慰藉。

钱学森的个人品格,也和他的才华一样,令人敬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组织上分给他一个苹果,他没有一口吃掉,而是拿出随身带的小刀,像做科学实验一样,精确地把苹果切成了十几片,每天只吃一小片。

他用这种方式,把一份关怀延长到了极致。这种深入骨髓的严谨和自律,既体现在他如何对待一个苹果,也体现在他如何对待关乎国家命运的庞大工程。

从导弹到“两弹结合”,再到后来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钱学森和赵九章等科学家联名给周恩来写信,建议启动人造卫星项目。

周恩来收到信,立刻批示。在方案论证会上,他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要让全世界都看得见、听得见我们中国的卫星!天上一闪一闪的,要有一颗是我们中国星!”

于是,那颗后来响彻云霄的“东方红一号”,就这样从一个设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回看那段岁月,周恩来和钱学森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周恩来是那个最懂科学家的政治家,他懂得如何保护他们、激励他们,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甚至亲自下令让他们“吃肉”。而钱学森,则是那个最让国家放心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风骨,回报了这份独一无二的信任。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与合作,本身就是一段无法复制的传奇,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系统工程”。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