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1945年苏联不出兵时,仅靠蒋介石能否击败日本关东军?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44 发布日期:2025-09-19 09:11

1945年,要是苏联不派兵,光靠蒋介石,能不能打败日本的关东军呢?

一、说起珍珠港的突然袭击

对于德国来说,跟日本结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德国希望日本能帮忙对抗苏联,最好是联手夹击,同时还需要日本的海军来平衡美国的力量。毕竟,这些任务单靠德国自己是难以完成的。

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他对日本有过这样一种整体的看法和定位:他认为日本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民族,处于较低的地位。然而,德国可以利用日本,借助他们的智慧和执着,让日本为德国的利益而努力。整个论述的核心,就是让日本“为德国效力”。

希特勒错了,谁说日本“缺乏想象力”?看看“偷袭珍珠港”就知道了。可惜的是,日本的想象力虽然来得突然,但让德国最终大吃一惊!

当消息传到蒋介石耳朵里后,他兴奋地写了一晚日记。他总结说:“以后打日本,就是美国人的事啦!”他认为抗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形势危急,自己必须要小心谨慎。

斯大林也很高兴,不停地夸奖日本,干得不错,他说:“幸好日军没有向北进攻苏联,而是向南发展,没把这种偷袭用在我们身上。”

丘吉尔最直接地表示,这件事让他感到非常开心。但随后,他又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点不地道,于是补充说:“希特勒的命运注定要如此。墨索里尼的命运也一样。至于日本人,他们会被彻底消灭。”

后来丘吉尔急着宣布对日本开战,美国大使有点懵,说:“丘先生,你冷静点行不行?这事儿不能光听报纸和广播,得先跟我们美国政府商量一下,至少等我们表态了,你再做决定行不行?”

二战的转折点到底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很多人觉得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事件让全世界都炸开了锅,可有意思的是,除了美国之外,很多主要参战国竟然都对日本的举动表示认同,真是有点出乎意料。

二、关东军的问题

就这样,美国被拖入战争后,二战进入了更加艰难的阶段。德国在东西两面夹击之下,已经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连连失利,几乎已经退回到了本土。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国代表聚集一堂,讨论如何尽早结束二战以及战后的各种安排。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也谈到了与中国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如何尽快处理日本关东军的问题。

当战斗逐渐靠近日本本土时,日本的抵抗变得愈加激烈,美国的损失也在不断增加。如果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强大关东军被调回日本,美军将面临更大的牺牲。

所以罗斯福希望苏联能够派兵进入中国东北,消灭那里的日本关东军。虽然斯大林表面上不太积极,但实际上他在讨价还价——你们美国士兵的伤亡让你们心疼,难道我们苏联士兵的牺牲就一点也不让人心疼吗?

于是斯大林一口气提出了不少条件,比如外蒙问题、库页岛南部问题,旅顺、大连港问题等等。罗斯福一挥手:放心,这些条件,我们美国都同意。这一句话让斯大林放了心,表示:好吧,等我跟中国签订好相关协议,就解决日本关东军。

现在有个问题想和大家聊聊:日本的关东军一直在中国境内活动,为什么非要让苏联出兵帮忙解决呢?如果苏联不出兵,中国单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打败日本的关东军呢?

第三,关于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议题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从更长的历史时间轴来看,就是日俄问题的延续。1904年,日本和俄国在咱们东北爆发了一场日俄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了俄国。

这场战争让很多俄罗斯人感到很丢脸。因为,这是俄罗斯第一次被不是白种人的国家打败。面子受损、名声受损……俄罗斯还怎么跟当时的西方强国们站在一起呢?而日本正是靠着打败俄罗斯,才进入了强国行列。

正是因为这份难以化解的仇恨,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向苏联求助,请求他们参战。罗斯福心里十分明白。

美国现在单凭自身力量,还无法涉足东北地区。换句话说,东北的好处,美国是无法独享的。

苏联一定会记得东北,以打击日军为借口随时介入。现在,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当时,中国被美国、苏联和英国视为“失败战胜国”。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能力独立击败关东军。既然如此,那我也不怪你,把你当盘菜,让苏联去品尝。

这其实就是罗斯福请斯大林出兵东北的目的。既然我们阻止不了,局面已经无法改变,不如我们美国大方一些,给你一个面子。

四、蒋介石的回答太让人失望了。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美国、苏联、英国会把中国看作“失败战胜国”,觉得中国打不过关东军?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蒋介石给出的说法太让人难以接受。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疑问也就都明白了。

其实根本不用罗斯福担心,蒋介石早就对东北虎视眈眈,只是他害怕东北会落到共军手里。因此,蒋介石也希望苏联能出兵东北,于是他先派宋子文和王世杰去跟苏联谈判。后来为了显示诚意,又把曾在苏联留学12年的蒋经国也派了过去。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想要得到的好处,全部写进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里。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蒋介石之所以显得如此被动和无奈,主要是因为1944年国军在豫湘桂地区遭遇了一场令世人震惊的大溃败。

苏联的军事资料记载:国军损失了大约100万人,并且失去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份的大部以及贵州省的一部分,相当于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是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盟军在其他战场连连获胜,唯独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这个时候遭受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大败仗。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