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带你速读中华民国38年风云历史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58 发布日期:2025-10-08 02:08

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反清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统治。至当年12月,南北十七省代表汇聚南京,展开临时政府首脑的选举,最终孙中山以绝大多数票当选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则获副总统之职。

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誓就任,标志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清帝国的终结,国都定于南京,并以五色旗为国旗。2月,受袁世凯压力影响,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承认共和制。随后,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职位移交袁世凯,后者在三月宣誓就职,并将首都迁至北京,开启北洋政府时期。同年,孙中山在北平推动同盟会改组,成立国民党,自任理事长,黄兴、宋教仁任理事。

1913年,新的国会选举里国民党胜出,宋教仁正筹组内阁,不料遭暗杀,幕后黑手直指袁世凯。此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以武力抵制袁,但北洋实力占优,革命失败,孙中山与黄兴流亡日本,袁世凯此时进一步控制全国大部分省份。

袁世凯不断扩权,1914年以《大总统选举法》取缔国会,并于5月废除《临时约法》,实行总统制。孙中山则于东京创组中华革命党。世界局势也因当年夏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剧变,列强无暇干涉东亚,日本乘机扩展势力。

1915年,袁世凯为争取日本支持个人称帝,不惜以国家利益换取对方支持,接受《二十一条》,这引发全国范围的反日与反袁运动。同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为信条。十二月,袁世凯宣布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年号“洪宪”,而云南方面,蔡锷、唐继尧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启动护国战争。

护国军兵分三路,对袁世凯政权发起攻势。1916年春,袁的亲信和各地将领致电催促废帝制,袁被迫取消洪宪政体。同年六月,袁世凯因病去世,北洋军阀混战随即展开。黎元洪继任总统,然实权由总理段祺瑞掌握,双方矛盾激化,引发府院之争。

1917年夏,张勋率辫子军攻入北京,试图复辟清帝,拥溥仪重登大位,引发广泛反对。段祺瑞组织讨伐,大军打入北京后复辟告终,段祺瑞及时上台但拒恢复国会。孙中山在广东成立军政府,发动护法运动,力图恢复法治,后因军阀干预告失败,革命力量只得另谋出路。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转折。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国内首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世界格局又因一战结束发生变化。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北洋政府接受了屈辱条件,引发五四运动。学生起而抗争,全国范围掀起罢课、罢市、罢工浪潮。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成为主导思想,与工人运动融合。1920年,段祺瑞与吴佩孚争夺权力爆发直皖战争,直奉两系之后共同控制北洋政府。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随即直奉两军阀为争地盘爆发冲突。1922年,张作霖率奉军入关,随后与直军开战,最终奉军失败,北京政权归属曹锟、吴佩孚。中国共产党此时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民主革命纲领。

随着曹锟以金钱操控议员当选总统,直系腐败激起更广泛民愤。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开启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黄埔军校成立,后直奉两系开战,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结果直系败亡,曹锟也被迫停战,北洋政权转由冯玉祥和张作霖掌控,帝国主义支持下张作霖自此独揽大权。

1925年,孙中山病逝,引发全国哀悼。同年五月,上海英日势力屠杀中国民众,五卅惨案激发全国反帝热潮。年底,郭松龄起兵反奉,短暂占领山海关后兵败被杀,反奉行动终为失败。

1926年,国共合作推动北伐,蒋介石任统帅,不到半年即进军至长江流域。1927年四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武装清洗,粉碎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首次国共合作宣告终结。此后,国共产党人发起南昌、秋收、广州等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

1928年,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等发动第二次北伐,直逼张作霖的奉系势力,北京沦陷,张作霖途中遭日军暗杀。年底,东北易帜,张学良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北洋军阀时代画上句号,南京成为国家名义上的统一中心。

进入训政时期,蒋介石为了增强个人权力,大力裁军,但遭多方军阀反对。未能如愿时,蒋介石主动挑起蒋桂战争,迫使李宗仁和白崇禧流亡海外,获得胜利。但1930年,各集团的矛盾加剧,中原大战爆发,历时七个月,蒋介石获胜,使各军事集团暂时归于统一。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集中兵力进攻革命根据地。1931年,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沈阳,实施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命不抵抗,东三省沦陷。

1932年初,日军袭击上海,上海事变爆发,东北全面失守,全境落入日军之手,满洲国随即建立。1933年,日军越山海关攻陷热河,国民政府被迫签订《塘沽协定》,公开承认华北门户丢失。

面对日军威胁,蒋介石仍推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断围剿红军。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被围剿压力下开始长征,战略大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突破多重包围。年底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学生群众高呼抗日救国。

1936年,红军胜利抵达陕北,蒋介石调集大军企图剿灭,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要求联合抗日。西安事变最终通过和平解决,实现了国内主要力量一致对外。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抗战拉开帷幕,日军迅速占领北平、天津、上海,相继发生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南京失陷后日军大肆屠杀平民,惨剧震动中外。1938年徐州、武汉先后沦陷,黄河大堤被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虽结局不利,却有效遏制日军战略扩张。年底,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投靠日方。

1939至1940年间,中国军队屡获胜绩,如长沙和昆仑关等地,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八路军更于百团大战重创敌军。但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趋于紧张,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受到重创。这期间日本发动多场战役,屡遭挫折,国际形势因美国参战而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远征军自1942年起与盟军协同作战,抗日进程得以延续。随后国民政府与英、美领袖共同出席开罗会议,《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归还所侵土地。

1944年日军为打通交通线发起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溃退,大片领土沦陷。而敌后抗战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收复大量区域。1945年,美军轰炸日本本土,苏军进军东北,八路军与新四军展开大规模攻势,湘西等地重创日军。美军两次投下原子弹,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九月,日军在南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获得最后胜利,台湾正式回归祖国。

战后,国内人民渴望和平重建,然而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违背民心,遂于1946年再次对解放区发动内战。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等率军挺进大别山,与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等部队相呼应,形成有力的战略态势,极大改变战争格局。

随后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1948年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历时52天解放东北。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接着发起淮海战役,最终歼灭国民党主力,共解放华中多地。平津战役也告捷,进一步巩固解放区。

至1949年,随着长江以北国民党军彻底崩溃,人民解放军渡江、攻占南京,蒋介石率众逃往台湾,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至此,中华民国的历史在大陆宣告终结,现代中国开启新的篇章。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