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连续三次惨败!美军半年后再次出击展威风?俄方海空陆损失创新高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61 发布日期:2025-10-10 01:05

最近几个月,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虽然没怎么大肆发动攻势,但那股子强硬劲还是摆在那儿。

这周刚过去的时候,俄军在空中、海上和陆地上连续吃了不少亏,不仅苏-34战机再次被击落,连一直被认为几乎无敌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也遭到破坏,连克里米亚的防御阵线都被乌克兰打开了缺口。

感觉像遭了三次重击——每一下都挺沉的。

美援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又回来啦,一出手就让俄罗斯吃了三次亏,真是出乎意料。

苏-34坠毁,空中压制神话破功

一架苏-34掉了,外人可能觉得就是“又一架战斗机中招”,但对俄罗斯空军而言,这次失掉的东西,可是不一样的,意义挺重的。

因为这回苏-34是在扎波罗热方向准备投放滑翔制导炸弹时被击落的,大概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凌晨四点左右,属于典型的高空支援轰炸任务。

刚一进入战区,苏-34就被乌军防空系统盯上了,结果被击落,两个飞行员也当场牺牲。

这已经不是苏-34第一次突然失事了。早在2023年和2024年,乌克兰就利用“爱国者”防空系统,在一次埋伏中连续击落三个苏-34。

自从今年三月美国暂停军事援助以来,这套成本不菲的防空装备几乎在战场上不见踪影。西方一些媒体甚至猜测乌克兰的“爱国者”存量可能已经用完,战场的主动权或许会逐渐向俄军倾斜。

可是,这次的击落事件,让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细节:苏-34残骸的破坏程度,比起AIM-120C导弹可能带来的损伤,要严重得多,反倒更像“爱国者”系统出手的打击痕迹。

这就表示,“爱国者”这套防空系统又重新上线了,而且不是偷偷派出一枚,而是全面重新布置到战区,已经具备了反击的能力。

这下问题来了,乌克兰的“爱国者”啥时候又补充弹药了呢?

答案其实挺明了——美援又补充弹药了。

其实,这次不是美国白送,而是换了个套路,从欧洲出钱买,然后转交给乌克兰。

苏-34的坠落不单纯是一架飞机的损失,更显示出俄罗斯空军在战术压制方面遭遇了重大挫败。在没有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还要提防“爱国者”防空导弹的伏击,俄军的高空打击变得越来越难做。

特别是滑翔制导炸弹这种中远距离投掷的方式,本来是为了躲避前线火力圈而设计的,可现在看来,这一招也被破解了。

克里米亚的问题,其实早就成了俄罗斯心头的针刺似的痛。黑海舰队一撤出塞瓦斯托波尔,这地方就变成了个名存实亡的前线重地。

虽然架设了S-400防空系统,但因为地形的关系,就算再怎么布置,也没法对海面上的快速掠海目标实现远距离监控。结果就是,乌克兰的无人机基本上可以随意绕开防线,顺势展开打击。

25号这天,乌克兰情报总局联手特种作战司令部,派无人机攻击了克里米亚的一处军事机场和雷达站。

这次行动效果挺明显的——两架安-26运输机给摧毁了,还有两座海面监控雷达站被击中受损。那些雷达站本来就是为了填补黑海舰队撤走后留下的情报空缺才建的。

不过,现在它们也都停工了。

一开始,俄罗斯不少军事媒体对这次袭击的反应倒没有特别上心,毕竟安-26这种老旧的运输机价格也就那样,掉两架影响不大。不过,关键在于被攻击的,可不是普通的作战平台,而是情报体系的关键节点。

两座雷达站的失效,意味着克里米亚南部的海上侦查一下子变得空白,乌克兰甚至能悄悄放置更多无人机或者水面无人艇,几乎没有被察觉的可能。

这可不是乌克兰又一次偷袭得手,而是俄罗斯的防御体系又暴露出更大漏洞。一旦防空、侦察和情报没有串联起来,就算你装备了S-400,也未必能抵挡得住。

“伊斯坎德尔-M”被摧毁,俄军陆地打击能力受挫

这类攻击手法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乌克兰几乎整个战争期间都在不断骚扰克里米亚。不过这次不同,打击的精准度升级了,目标也更加关键,显然背后有更强的情报支援和战术协调在撑腰。

这些动作明显不是乌克兰自己凭空想到的。

要说苏-34的坠落是空军面子上的事,那“伊斯坎德尔-M”的丧失可就真的是俄罗斯陆军的“命根子”出了大麻烦。

“伊斯坎德尔-M”这款导弹算得上俄军近年来在实战中最具威慑力的陆基战术武器,射程突破500公里,移动灵活,发射后能马上撤离,几乎没有被击中的先例。

不过,眼下这个零损失的神话算是被拆穿了。

经过几个月的情报侦察,乌克兰在苏梅前线发现,俄军第448火箭旅正驻扎在距离前线大约110公里的训练基地。

接下来利用无人机对“铠甲-S”等防空设备进行压制,然后集中火力攻击目标区域,一下子就击毁了一台发射车和五台补给运输车。这也算是把这旅里“重型载具”的10%给干掉了。

导弹部队的战斗力可不单靠导弹本身,整个后勤保障也起着关键作用。像运输车、发射车、备用弹药、通信指挥设备,缺一不可。这回乌克兰的迅猛一击,显然是瞄准整体系统瘫痪的目标。

这场打击说明两个问题:

这次行动表明,乌克兰在战场情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能持续而精准地锁定俄军的重要目标;

俄军的导弹部队虽然安排在后方,但其实也不算太稳妥,哪怕是在偏远一点的训练基地,也难保完全安全。

这对俄罗斯而言,算是对地面攻击能力的一记警钟了。再昂贵、再先进的导弹,只要后勤跟不上,部署不够隐秘,最终都可能变成瞄准的目标。

今年三月,由于国会预算卡住了,美国不得不暂停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没过多久,局势立刻变得明显起来:乌军在前线丢掉了不少曾经依靠的关键武器,比如“海马斯”、“爱国者”、155毫米炮弹什么的,战场上的主动性也跟着大大减弱了。

从战术层面看,这次美国援助不再是那熟悉的“老三样”,而是精准填补了乌克兰最需要的几个方面:高精度防空、强力情报支援,以及无人机协作打击能力。这反映出美国不仅再次出手,而且出得更巧、更有针对性。

现在俄罗斯的作战节奏已经被乌克兰重新掌控了,不过站在乌克兰背后支持的,可不是那个“暂停援助”的美国,而是一个在不断升温的美国。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