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的曙光似乎亮了一下,但很快又灭了。
世界还在消化美俄两国总统那场看似缓和局势的会谈,期待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可没等来传说中的三方峰会,欧洲那边,法国总统马克龙却抢先出招,直接往火药桶里扔了根火柴。
一场名为“意愿联盟”的线上会议,由马克龙在巴黎牵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飞到爱丽舍宫坐镇,连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抽空线上“露了个脸”。会开完,马克龙和泽连斯基站在一起,宣布了一个足以让世界抖三抖的消息:26个国家说好了,要往乌克兰派一支特遣部队,陆海空三军全活儿。
欧洲送来的橄榄枝?
这阵仗,听着像是要给和平上把锁。马克龙还特地强调,这事儿有前提,那就是俄乌得先停火,或者签了和平协议才行。他还赶紧补充了一句“免责声明”:这支部队绝对“无意与俄罗斯开战”,也不会杵到前线去,纯粹是为了保证乌克兰战后能自己说了算。
这个计划,包装得那叫一个漂亮,简直就是和平的使者,未来的福音。泽连斯基当然欢迎,觉得跟普京见一面“很有必要”,但也把话说死了,去莫斯科谈?没门儿。他直言,压根“没看到俄罗斯想收手的样子”。
可惜,这份在欧洲看来充满善意的“大礼包”,送到莫斯科,人家打开一看,脸色全变了。
克里姆林宫泼来冷水
马克龙话音刚落,第二天,普京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一个论坛上,给出了俄罗斯的回应。话不多,但每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砸得邦邦响。
普京说得很明白,只要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还在打,任何踏上乌克兰土地的外国军队,不管你打着什么旗号,都会被俄军当成“合法的打击目标”。
这番话,哪是回应,分明就是一盆冰水,从头到脚把欧洲那点“维和”的小火苗给浇了个透心凉。这已经不是谈不拢了,这是压根就没往一块儿想。在俄罗斯眼里,什么“维和部队”,玩的就是偷换概念。
你在说和平我在说存亡
北约国家的军靴一旦踩进俄乌之间的地带,乌克兰作为“缓冲国”的最后一点意义,也就彻底没了。
这就意味着,俄罗斯的边境线将再一次光秃秃地暴露在北约面前。乌克兰摇身一变,直接成了北约的“准会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战略噩梦,是顶在脑门上的一把枪。
为什么两边的想法能差这么多?说白了,看看西方提的方案就懂了。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他们的计划,似乎都建立在一个默认的前提上: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输定了,所以和平的条件,得由我们说了算。他们好像完全忘了,或者说根本不在乎,俄罗斯在国家安全问题上,那条碰都不能碰的底线。
可这判断,靠谱吗?俄军在前线推得是慢,跟蜗牛似的,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消耗战,也在一点点磨掉乌克兰的元气,掏空北约的武器库。这么耗下去,谁敢拍着胸脯说,笑到最后的就一定不是俄罗斯?
结语
所以,和平这扇门到底能不能打开,关键早就不在于普京或者特朗普怎么想了。而在于西方世界,能不能真正把那份根深蒂固的傲慢放下,试着去理解一下,俄罗斯最想要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而不是上来就扣一顶“侵略者”的帽子完事。
可惜,在今天这个政治氛围高度对立的西方世界里,想让他们换位思考,比登天还难。这种根本上的认知错位,让和平之路走得比蜀道还难。如果双方继续各说各话,鸡同鸭讲,那么这场冲突,恐怕真要变成一场在东欧大地上旷日持久的“绞肉机”了。到那时,没有谁会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