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崔永熙上了央视的篮球节目。
聊起之前的伤,他讲了一件事,挺让人意外的。
他说自己康复八个月的时候,有NBA球队联系他。
要求他直接上5V5对抗赛。
看表现,再决定要不要给一份双向合同。
他当时很纠结。
打吧,膝盖还没完全好,风险太大。
不打吧,机会可能就这么溜了。
他没急着做决定。
找了经纪公司商量,也跟郭导、队友们聊了很久。
大家劝他,先把身体养好,路还长着呢。
最后他选择了退一步。
不去冒险打对抗,专心继续康复。
现在这个决定不容易,但也踏实。
那次受伤是在去年12月。
打发展联盟比赛时,抢篮板落地伤了左膝。
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前十字韧带撕裂,赛季直接报销。
九个月过去了,恢复得差不多了。
动作上,变向、急停跳投、转身这些都能做。
腿的力量和稳定性也接近正常水平。
8月底,他第一次参加了全场5V5训练。
动作连贯了不少,但高强度对抗还是得小心。
他自己说,目前恢复进度大概在85%左右。
广东队总经理朱芳雨也说了句话。
“我们评估过,崔永熙百分百能恢复。”
这话听着让人安心。
可网友们的反应挺复杂。
有人替他捏把汗:“真没必要冒这个险。”
还有人提到丁彦雨航的例子。
“要是当年没硬撑,好好养伤,说不定现在早就是国家队核心了。”
也有人说现实点。
“NBA那地方,不是光有技术就行。身体扛不扛得住,才是关键。”
更有人直接质疑那种合同的要求。
“打个康复期还要赌膝盖?这哪是选球员,像在挑角斗士。”
也有人冷静分析位置问题。
“中国能在NBA站稳的,基本都是中锋。外线球员差距确实大。”
也有鼓励小崔现在确实还达不到NBA标准,但年轻就是资本。”
“明年夏天去特训一下,争取个双向合同,也不是没可能。”
还有建议他先回来打CBA的。
“像张镇麟那样,聪明一点,稳扎稳打。”
说得最多的一句是:
“有梦想很好,但得一步一步来。”
谁都不想看他再受伤。
职业生涯很长,起点慢点没关系。
听他说完这段经历,心里有点五味杂陈。
换谁都会心疼,也会犹豫。
但他最后选了对自己负责的方式。
这其实挺难得的。
希望他接下来每一步都走得稳。
不管在哪打球,健康才是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