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谋生、旅游、旅居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土不服。最常见的表现是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皮肤过敏,胸闷憋气、有时候以为是食品卫生问题,或者环境污染。
水土不服的原因
水土不服本质是机体对新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产生的适应性应激反应,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是比较重要的:
一是环境因素变化,如新环境的气候(温度、湿度)、水质差异,或者空气中花粉不同,造成皮肤、呼吸系统不适应。
二是人体肠道菌群对新环境的食物不能适应,菌群失调,引发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
三是心理与作息影响:陌生环境导致的紧张、焦虑情绪,或作息打乱(如时差),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反应。
预防措施
1. 饮食过渡,重度胃肠水土不服才,避免“急尝鲜”,在到达新环境后,先吃以前常吃的品质标准化食物如汉堡包,披萨饼。逐步过渡到当地食物,使肠道和菌群适应新的食物。
2. 饮水卫生,优先饮用瓶装水或烧开后的水,避免直接喝当地生水;选择正规餐厅就餐,确保食材新鲜、餐具卫生,降低肠道感染风险。
3. 不改变作息,缓解心理压力:尽量按原生物钟作息(如调整睡眠、活动时间),减少时差或作息打乱的影响;通过散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避免因陌生环境产生过度焦虑。
4.合理使用护肤品和戴口罩。避免皮肤症状和过敏原刺激。
中医认识
中医在古籍中无“水土不服”的直接病名,现在的医生多数认为,水土不服主要影响胃肠,和“湿邪困脾”、“脾胃虚弱,客邪外袭”有关。
针对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道症状(腹泻、腹胀),如果腹泻清稀、无明显臭味,常用藿香正气散(或藿香正气水/丸),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尤其适合夏季或潮湿环境引发的水土不服)。
如果腹泻黏腻、有臭味,伴口苦、腹胀,多为“湿热蕴脾”可能和感染有关,常用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泻。
针对皮肤症状(皮疹、瘙痒),中医认为是“湿邪夹风”侵袭肌肤,可外用苦参、地肤子煮水擦洗(清热祛湿止痒)。另外,出门使用的洗涤用品一定是常用或成分简单的品种,狠活多的易发生皮肤不耐受,
中国有一种传统,即出门带乡土,“以土养土”,如用家乡土煮水(过滤后)少量饮用,或用家乡米与当地米同煮,认为可“接续地脉之气”,帮助机体逐步适应新环境的“土气”,减少不适感,我没试过,权当个故事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