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最近又抛出新想法,说如果中国能暂缓对稀土出口的管制,美国就考虑把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暂停期”再延长些。
这事儿是在外交部发布会上被卡塔尔记者点出来的,发言人林剑回得干脆:“我们早就把立场说清楚了。”意思很明显,中方在稀土出口和中美经贸上的态度没变,底线也清楚。
说白了,美国这是想用“关税”跟中国换“稀土”,但这算盘打得实在不高明。
根据外媒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在10月中旬就公开表示,假如中国能暂缓执行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可以把关税豁免期再延三个月甚至更久。不过具体怎么谈,还得往后看几周。
美方这操作有点像在“讨价还价”,但其实根本不是一码事。
很多网友看完新闻都觉得有点逗,拿关税换稀土,这不是胡扯吗?稀土管制是中国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做出的正常出口管理措施,不是专门针对美国。
无论怎么说,稀土涉及军民两用产业,是高端制造业的关键材料,管制是大国博弈的筹码之一。这跟关税、贸易战根本不是一类问题,硬要拉在一起谈,未免太牵强了。
美国这边的思路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像是“你停管制,我就给你关税延期”,这逻辑就像谁能随便定游戏规则一样。
但现实是,中美贸易战打了这么久,关税本身就是美国单方面加的,违反了WTO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美国也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自己立的规矩自己都不遵守,如今还想靠关税跟中国讨价还价,这种做法在国际上越来越不买账了。
有网友调侃说,要是真想“换点东西”,关税都不够看,芯片都不行,因为稀土牵扯的产业太广了,影响远大于单一产品。
其实如果美国愿意在类似《瓦森纳协定》上松动,对中国技术出口限制放宽,双方还有可能坐下来谈谈稀土管制。但光靠关税延期,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交换。
还有种说法是,如果美国取消关税,中国可以多买点美国大豆,这倒是现实点。毕竟贸易谈判讲究平等互利,不能老用所谓“实力”压人。
现在美国还想用大国身份来左右中国,只会让人觉得滑稽。历史上,列强靠武力胁迫中国的年代早已过去,如今中美博弈,谁也不再是那个能一手遮天的角色。
总的来说,美国想用关税延期做筹码,换中国放宽稀土出口,这套逻辑根本行不通。贸易战的本质是规则和利益的博弈,谈判得有对等基础、互利空间,不能只靠“霸道”来压人。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其实已经很明白了,稀土管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而是依照国际惯例制定的政策,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轻易动摇。
美国想靠延长关税豁免期来换稀土出口放宽,只能说是想多了。这个局面下,谁更能坚持原则,谁就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