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上半年跑赢预期,因此引发市场热议,而且数据展示出韧性与结构优化并存,所以令人乐观,不过短期挑战仍在逐步显现,如果政策接力得当,那么全年目标仍有保障,例如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速,跟制造业投资快速扩张形成正反馈,因而上半年整体表现好于市场早期判断,最终是经济质量与速度双升级。
供需结构再平衡成为焦点,因此政策重心明显倾向供给端调整,并且反内卷信号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形成呼应,不过本轮压力集中在中游制造业,所以意义更为深远,如果中游供给改善,则物价稳定有望提前达成,例如集成电路等新兴板块具备优势,与出口目的地优化叠加,继而支撑长期增长,因此需求端虽关键,却不能忽视供给配合,综上所述双端协同是核心路径。
出口展现强劲韧性,因此超预期来源值得拆解,而且结构改善作用更胜抢出口效应,不过劳动密集型品类已回落,所以新兴制造出口成为主引擎,如果目的地多样化持续推进,那么增速稳定性将提升,例如汽车产业链与通用设备出口均保持高位,跟美国库存周期变化相映,因而为宏观韧性提供确证,最终可见结构升级是外贸可持续动力。
消费与地产呈此消彼长,因此悦己型与文化型消费崛起显著,而财政补贴和绿色政策同样推力明显,不过90后购房紧迫性下降,所以闲暇与资金转向体验消费,如果服务业持续火热,那么整体消费将维持高景气,例如文旅与演唱会票房创新高,与房地产放缓同步,进而释放消费潜力,因此代际习惯变化构成重要支撑,综上房地产企稳和消费升级需同步布局。
金融数据上半年明显回升,因此总量改善得到认可,而结构矛盾仍需关注,不过贷款增速低于存款增速,所以融资需求仍显不足,如果优化监管指标,那么实体融资能力将提升,例如调整同业负债比例与存单参数,可见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望缓解,并且财政发力前置,与债券发行提速形成联动,因此量价双效推动地方支出能力,最终市场关注后续化债与工具落地时点。
展望下半年及明年,因此需统筹稳增长与结构改革,而且人口与养老议题紧密关联,不过生育补贴统一方案尚待推出,所以居民收入路径亟需细化,如果全球资本继续流向非美元资产,那么中国开放机会将扩大,例如优化跨境投融资便利度,与汇率稳定优势共振,继而推动制度型开放提前布局,综上在“十四五”与“十五五”衔接期,应抓住政策与市场双窗口,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