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向前老年时聊起阎锡山,深有感触地说:“我外出闯荡了十多年,阎锡山从没对我的家人动过一根指头。”
徐向前和阎锡山都是来自山西五台县的老乡,两家距离不过几里路。尽管他们站在不同的队伍里,阎锡山却一直把徐向前视为五台县的荣耀,对他这个年轻后辈十分器重。阎锡山比徐向前大了18岁,徐向前还曾在阎锡山办的学校里念过书。听说阎锡山的夫人和徐向前家还有点儿亲戚关系呢。就算后来南京那边把徐向前当成了“匪头”,阎锡山还是偷偷地保护着徐向前的家人。
这两个老乡以前住得挺近,但一直没啥来往,只是听说过对方的名字。直到国共合作那会儿,他们才有了见面的机会。当时,徐向前陪着周恩来,一块儿去找阎锡山,目的是宣传共产党的理念,促进国共之间的合作。
阎锡山果然很给这位老乡面子,热情款待了他们一行人,彼此聊得非常投机。那时候国共虽然联手,但蒋介石对共产党,特别是对多次打败自己的徐向前恨得牙痒痒。可阎锡山不在乎这些,他还为家乡出了这样的人才感到骄傲,特别欣赏徐向前的才能,想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不过,徐向前可没动心。
徐向前在和阎锡山聊天后,感觉到这位老乡前辈对山西看得特别重,谁也别想插手,想拉拢他可不容易。不过呢,他的心思也就局限在山西这块地儿上,乐意当他的“山西老大”。
不过私下情谊是情谊,两人毕竟分属不同阵营,还都是关键将领,早晚得在战场上碰面。到了1948年晋中战役结束后,阎锡山只好躲进太原。徐向前带着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立马就把太原给团团围住了。
阎锡山摆出了一副要和太原拼到底的架势,为了让人知道他的决心有多大,他还特地开了场记者会,当场亮出了毒药,说要是太原没了,他就立马吃药自杀,绝不含糊。这事儿还被拍成了照片,登在了美国的《时代》周刊和咱们山西的《复兴日报》上,一下子就让太原城里的士兵们士气大涨。
太原这地方地势险要,不好攻打,加上蒋介石当时扬言要全力帮助阎锡山,如果共产党硬要用武力夺取,损失肯定会很大。因此,党内很多人都希望能说服阎锡山投降,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的伤亡。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阎锡山的两位同乡——徐向前和王世英。
都说知根知底的还是对手,徐向前太了解阎锡山了,当时就觉得他不会轻易投降。这事儿上,徐向前和王世英还有了分歧,王世英想去跟阎锡山当面聊聊,但徐向前觉得太冒险了,两人为此争论不休。最后,他们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请阎锡山的一位快八十岁的老老师,清末的老秀才,去给他送劝降信。他们想啊,阎锡山敬重师长,就算不接受劝降,也不会难为这位老先生。
可谁承想阎锡山已经豁出去了,说啥也不让任何事搅乱军心,他干脆把那老先生给处决了。这么做,一来是给守城的手下们立个威,二来也是向蒋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要是去的是王世英,估摸着阎锡山下手会更狠,还得好好宣扬一番呢。到这时候,除了硬攻,已经没别的路可走了。
这就是攻下华北的最后一仗,太原大战。这场仗打得特别难,一共打了6个月零20天。我们损失了4.5万战士,但消灭了阎锡山的13.8万多兵马,最终才拿下了太原。太原大战在国共内战里,算是打得时间最长、参加的人最多、打得最狠、死伤也最重的一次攻打大城市的战斗。
这次战斗,咱们的领头人徐向前真是费尽了心思。打到后面,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胸口积了很多水,只能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就连最后的太原大决战,他身体实在撑不住了,只好请彭德怀将军来帮忙。这足以看出,这场战斗给他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可那个山西的头头阎锡山,因为自己在那边地盘上混了好多年,收拢了不少死心塌地跟着他的手下,还发誓要跟太原共存亡。可眼瞅着要败了,他却找个去南京开会的由头,自己偷偷跑了,留下一帮手下在城里。城被攻破后,这些手下无奈服毒自尽。更过分的是,阎锡山事后还瞎编了个太原五百壮士的故事(其实查下来,自杀的国军将领只有46人,其他的大都成了俘虏),拿去向蒋介石请功,结果这事儿还真让他在国民党里得了不少好评。
这两位来自山西的老乡彼此很欣赏,但也像是天生的对手。最终,阎锡山输得很惨,真不知他事后有没有为曾经保护徐向前家人的举动感到过不值。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