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最近对着镜头抖出一个猛料:上个月那场震惊世界的中东冲突里,以色列特工曾试图暗杀他,但“失败了”。他冷冷补了一句:“动手的不是美国,就是以色列自己。 ”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暗流的石子,瞬间搅动了中东局势的浑水。 而水面之下,一场更惊人的真相正在浮出水面——以色列和美国口中那场“完胜”的军事行动,实际成了一场代价惨重的战略败局。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曾高调宣布:“崛起的雄狮行动是以色列的历史性转折,伊朗的核计划和导弹能力已被挫败! ”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宣称伊朗核设施“被完全摧毁”。 可卫星图像和情报机构的报告,却撕碎了这套光鲜的说辞。
英国《每日电讯报》通过卫星图实锤:伊朗的导弹精准命中了以色列5处秘密军事基地,包括一个大型空军基地、一个情报中心和一个后勤枢纽。 这些损失被以军方刻意隐瞒,实际遭袭的以色列目标超过40处。 更讽刺的是,被美以吹上天的“钻地弹打击核设施”行动,被美国国防情报局打了脸——他们的内部报告承认:伊朗的离心机根本没被摧毁,400公斤纯度60%的浓缩铀早在空袭前就被转移,核计划顶多“延迟几个月”。
以色列的损失远不止几处基地。 为了拦截伊朗的导弹,以军几乎掏空了家底。 约旦摄影师扎伊德·阿巴迪拍下的现场视频显示:短短几波拦截,以军就打光了34枚“箭-3”拦截弹、9枚“箭-2”和39枚“萨德”导弹。 单算“萨德”这一项——每枚造价1280万美元,一次行动烧掉近5亿美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美国《新闻周刊》透露:这场冲突消耗了全球15%-20%的“萨德”导弹库存。 而伊朗手里还有上千枚导弹,价格不到以军拦截弹的零头。 这种“土豪式拦截”连美军都扛不住。 前五角大楼官员警告:以色列的拦截弹库存“迟早耗尽”,美国援助能力也“接近临界点”。
最让以色列憋屈的,是谋划15年的“核设施斩首行动”彻底破产。 自2010年起,以色列摩萨德就向伊朗核项目内部安插间谍,构建庞大的情报网。 可当美以轰炸机投下3万磅钻地弹后,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的山体堡垒只留下一个地表坑洞,地下离心机安然无恙。
伊朗甚至借机反将一军。冲突后第二天,伊朗副外长就公开呛声:“铀浓缩是伊朗的权利,没人能指手画脚! ”紧接着,伊朗直接暂停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彻底关上外界监督的大门。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不得不承认:过去7年,伊朗的核计划已“显著突破”,甚至研发出5种新型离心机,浓缩能力翻倍提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处境,此刻格外狼狈。 他前脚刚宣布“消除伊朗核威胁”,后脚就被自家媒体扒出:以军防空系统在实战中漏洞百出。 伊朗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多次突破防线,精准命中以境内目标;而号称拦截率90%的“箭-3”系统,面对饱和打击时竟放任50多枚伊朗导弹砸进军用机场和炼油厂。
白宫的面子也挂不住了。 当美国国会要求召开机密简报会“验货”空袭成果时,会议竟被临时取消。 众议员帕特·瑞安直接开炮:“特朗普就是在逃避监督! ”
硝烟散尽,中东的权力天平已悄然倾斜。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阵亡将领葬礼上,将60名死者包装成“抵抗英雄”,借势凝聚国内支持;同时成立特别工作组,准备在国际法庭上追责美以“侵略行为”。
而以色列的处境越发被动。 真主党在北部边境发动游击袭扰,胡塞武装用高超音速导弹袭击商船,伊朗的代理人网络正多点开花。 内塔尼亚胡匆匆飞往美国求援,但美方官员放风:特朗普只想谈“停火和人质问题”,对扩大冲突毫无兴趣。
德黑兰街头,被炸毁的福尔多核设施入口处,工人正用混凝土重新浇铸堡垒。 而以色列国防部的会议室内,军官们盯着卫星图上40多处红点标记的受损基地,沉默不语。
这场中东豪赌的赢家,从来不是靠炸弹数量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