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瑞典萨博公司宣布获得美国陆军价值4600万美元的合同,为其盟友提供“长颈鹿1X”轻型雷达系统。 这款重量不足150公斤的雷达能在一秒内完成360度扫描,甚至在4公里外捕捉到微型无人机的踪迹。英国在福克兰群岛的演习中,同样依赖萨博的雷达与导弹系统,构建起一道从探测到摧毁的无形防线。
这些动态背后,是各国面对无人机威胁的迫切需求。 萨博公司推出的专用反无人机导弹Nimbrix,长度不足1米,重量仅3公斤,却能在5公里范围内实现“发射后不管”的精准拦截。 而英国陆军的“天刀”系统配备的CAMM导弹,更能以每秒1000米的速度击落网球大小的目标。
颠覆性突破
“长颈鹿1X”雷达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极致的轻量化与高性能的平衡。 整个系统重量低于150公斤,顶部组件仅重100公斤,可轻松部署于屋顶、皮卡甚至小型舰船。 这款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多波束技术,能同时生成12个波束,快速覆盖立体空域。
在拉丁美洲防务展的演示中,萨博公司将这款雷达集成在巴西陆军的“瓜拉尼”6x6装甲车上,展示了其卓越的机动性。 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达30公里,对小型无人机的探测距离为13公里,甚至能区分鸟类和多旋翼无人机,大幅降低误报率。
美国陆军的选择凸显了这款雷达的战略价值。 2026年开始交付的这批雷达将增强盟友的防空网络,特别是在城市和沿海环境中的反无人机能力。 萨博在纽约州锡拉丘兹设立的集成中心,确保了美国供应商能参与后续维护与技术支持。
精准打击
面对低成本无人机蜂群,传统防空导弹存在经济性失衡问题。 萨博公司推出的Nimbrix导弹系统,专门针对这一挑战设计。 这款导弹重量不足3公斤,采用主动红外导引头,配备空爆破片战斗部,射程达5公里。
导弹的紧凑设计使其能够灵活部署于三脚架、4x4车辆或无人地面车辆。 在2025年7月的波罗的海信托演习中,瑞典军方对该系统进行了实战测试。 萨博公司采用快速原型开发模式,从启动研发到展示成品仅用一年时间。
Nimbrix导弹填补了高炮系统与近程防空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 其低成本特性使得大规模部署成为可能,萨博公司正与潜在客户讨论在用户国家进行许可生产的方案。
实战检验
2025年8月,英国陆军在外赫布里底群岛举行的“强大之盾”演习中成功试射“天刀”防空系统。 该系统由三个关键组件构成:发射CAMM导弹的“陆地拦截器”、萨博“长颈鹿”敏捷多波束雷达和集成指挥控制系统。
CAMM导弹重99公斤,采用主动雷达制导,配备双向数据链,可打击120公里外的目标。 导弹速度达每小时3700公里,能拦截网球大小的超音速目标。 配套的“长颈鹿”雷达安装在液压桅杆上,可同时跟踪100多个空中目标。
此次演习验证了“天刀”系统在多国联合作战环境下的效能。 英国国防部为此投资1.18亿英镑,将发射平台数量增加一倍。 系统通过Link 16数据链与皇家海军、皇家空军及北约网络实现集成。
应急系统
萨博公司的快速响应能力在Loke反无人机系统上得到充分体现。 该系统从概念提出到部署至北约任务区仅用84天。 2025年10月,Loke系统被部署到波兰,用于保护支援乌克兰的后勤枢纽。
Loke系统集成了“长颈鹿1X”雷达、Trackfire遥控武器站和电子战模块。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随威胁演变接入新型传感器和武器。 瑞典空军第21联队已在排级训练中投入使用这套系统。
瑞典驻波兰特遣队指挥官克里斯蒂安·贝蒂尔森中校指出,该系统的部署显著增强了本国及盟军的基地安全。 瑞典空军司令乔纳斯·维克曼少将表示,这一项目展示了军方如何打破常规流程以快速应对现实威胁。
体系构建
英国的综合防空态势依托与北约网络相连的分层传感器和效应器。 在“强大之盾”演习中,九个北约盟国参与演练,包括英国的“台风”战斗机和挪威的F-35战斗机。
“天刀”系统的部署标志着英国陆军地面防空能力的重大升级。 与此前使用的1970年代“轻剑”系统相比,新系统在反应速度、目标处理能力和网络化作战方面实现跨越。 系统可快速部署于国土防御、远征军保护等多样化场景。
乌克兰冲突的经验加速了英国防空现代化进程。 皇家炮兵第16团指挥官克里斯·莱恩中校强调,新系统使英军能够与最难对付的对手抗衡。
供应链
萨博公司通过跨大西洋供应链支持其全球交付能力。 公司在英国将产能扩大一倍,以满足北约需求。 同时,纽约州锡拉丘兹的集成中心确保美国工业基地参与产品生命周期。
这种整合模式使萨博能在法律框架内满足美国陆军采购需求。 《贸易协定法案》允许采购来自瑞典等指定国家的产品。 当外国产品提供最佳价值或更快交货时,美国法律允许直接采购。
瑞典海军已列装“海长颈鹿1X”雷达。 海军型雷达的探测距离接近100公里,优于陆地版的75公里。 这种跨军种适配性增强了萨博产品在北约体系内的互操作性价值。
经济挑战
无人机战争的经济性悖论推动防御理念革新。 传统防空导弹单价动辄数十万美元,而拦截目标可能仅是成本不足千元的商用无人机。
立陶宛陆军近期测试显示,重机枪和RBS 70 NG导弹的组合可提供成本更优的防御方案。 乌克兰开发的5弹丸散射弹药,能在50米距离内有效打击无人机。 英国陆军也在评估霰弹枪的反无人机潜力。
德国“猎豹”防空坦克可携带640发弹药,莱茵金属“天空游骑兵35”炮塔备弹220发。 这种基于枪炮的防御方案,在应对大规模蜂群攻击时提供更可持续的火力。
实战效能
“天刀”系统的实战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北约网络的整合能力。 系统通过Link 16数据链实现与各军种的无缝连接。 在福克兰群岛的演习中,该系统与皇家空军“台风”战机协同执行任务。
2025年于荷兰举行的北约反无人机系统技术互操作性演习中,萨博的“长颈鹿1X”雷达及其指挥控制系统在跟踪和消除无人机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萨博团队在演习中取得最高分,证明其系统在多国协同作战中的有效性。
北约已将反蜂群拦截视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拦截式无人机被视为多层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特性适合应对大规模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