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特朗普在韩国同意让韩国研发核潜艇。他说他对韩国的投资和态度很满意,所以给了许可。这样随性批准核技术的做法,会改变东亚的核安全局势。
其实美国放松对韩国军备的控制早有迹象。过去几十年,美国对韩国的武器开发有很多限制。比如导弹射程和弹头重量都被管制。最近这些限制开始被取消,限制变少了。现在看起来是“能做多远就做多远,能造多重就造多重”。这说明美国在给韩国更多自由,核潜艇就是最新一步。
公开的协议内容很模糊。没有明确说怎么建造、谁来建、美国会给哪些具体技术。这样的空白让人更担心。就像给人一把枪却不教怎么用,反而增加了意外和误判的风险。
技术上要注意的是,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有很大不同。核潜艇能长期在水下航行,航程大,隐蔽性强。如果配远程导弹,它的打击范围会覆盖更大区域。韩国若有这种能力,东亚的防御格局会被改变。
核潜艇使用的核燃料和核武材料在某些方面有关联。韩国一旦参与核潜艇项目,就更可能接触到高浓缩或相关的核材料。澳大利亚通过获得美国核潜艇技术也走过类似的路径。美国授权可以让盟友绕过某些核门槛。
回看历史,美国对核扩散的态度并不一致。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时说是防止核扩散,但现在对韩国的态度却放宽了。这显示更深的战略意图:通过武装盟友来强化对华遏制。
韩国在核电、造船和航天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比过去强得多。上世纪70年代韩国就曾暗中研究过核武,后来在美国压力下停止。现在技术基础更好,一旦获得外部支持,进展可能比人们想象的快。
朝鲜的反应迅速。就在特朗普访问同天,朝鲜试射了战略巡航导弹。专家认为这些导弹可能是为携带核弹头设计的。朝鲜在多次阅兵中展示了与核打击相关的武器。现在的半岛局势像是两人在隔线对峙,而韩国若得核潜艇,会让这场对峙更紧张。
日本也在关注。看到韩国可能突破限制,日本国内要求增强自卫队远程打击力的声音增加。也有可能借机向美国施压,推动更紧密的军事合作。如果美日韩中有多个国家都获得更强的核相关能力,地区核平衡会被打破。
从产业角度韩国的造船和军工企业很有条件承担核潜艇项目。现代重工、大宇等公司已经做好准备,相关股票也受此影响上涨。这可能催生更强的军工体系和相关技术发展。核潜艇涉及的小型化反应堆、精密制造和水下通信等技术都有民用和军事双重用途。
技术扩散的后果是复杂的。东南亚国家长期主张无核区。如果韩国突破这一底线,其他国家可能以安全为由跟进。越南、印尼等国如果有条件,未来也可能提出类似要求。这样的连锁反应会让地区军备竞赛升级。
中国周边海域安全会更复杂。核潜艇的隐蔽性和巡航能力会影响关键海道的通行。俄罗斯也不会坐视不管。韩国核潜艇进入日本海会直接触及俄太平洋舰队的安全,俄方可能采取对等措施。那样东北亚可能出现更明显的核对抗格局,容易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的对峙。
从更高层面美国把核能力通过盟友扩散出去,像是在用盟友做代理。自己减少风险,盟友承担前线压力。这个策略短期内有利可图,长期风险很大。盟友一旦掌握更强的能力,可能不再听命于美国,甚至会用这些能力来对抗美国的利益。
核扩散会削弱现有的非扩散体系。堤坝一旦出现裂缝,后续崩溃可能很快。如果越来越多国家要求类似待遇,全球核管控会变得形同虚设。
对普通人来说,后果直接且危险。更多核技术意味着更多事故、更多可能被滥用或被恐怖分子利用的风险。误判和意外也会增加,和平变得更脆弱。
表面上看美国是在支持盟友,但深层次的结果可能是让地区局势更危险。各方都应慎重考虑这一决定的长期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