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早就给了,货却迟迟不见踪影。6年了,民进党当局翘首以盼、指望能用来和解放军歼-20掰手腕的F-16V,至今一架都没到手。牌桌上,民进党发现自己已经没什么牌可打了,显得黔驴技穷。而大陆这边,统一的步伐从未松懈,解放军轰-6K奔赴台海,箭已在弦上。
时间回到6年前,民进党当局可是意气风发,眼睛不眨地就甩出80亿美元,订了66架F-16V战机。当时被美国一顿忽悠,他们还真信了,以为这批战机能跟解放军的五代机平起平坐。结果呢?现实狠狠给了一巴掌。
钱花出去了飞机呢
这笔高达2472亿新台币的军购大单,在岛内被冠以“凤扬专案”之名,当初为了向美国表“忠心”,台湾立法机构甚至“加速审议”,火速通过了这笔特殊预算。按照计划,首批战机2023年就该交付,到2026年全部交完。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2023年,美国说“软件整合有问题”,推到2024年底。眼瞅着今年都快翻篇了,新的借口又成了“疫情导致供应链瓶颈”。尽管今年4月,两架F-16V原型机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下了线,但台湾的机库里,依旧是空空如也。
最近,台湾空军参谋长李庆然在立法机构备询时,一句“风险很高”道尽了无奈。隔天,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也坦承,想在2026年预算到期前拿全所有战机,“难度很大”。当初的雄心壮志,如今成了一笔谁也不敢碰的烂账。
美国的遮羞布被揭开
那美国人找的这些借口,什么软件问题、供应链瓶颈,真的站得住脚吗?其实,真正的命门,被卡在了稀土上。F-16V之所以被吹得神乎其神,关键在于它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航电和电子战设备。而这些高科技玩意儿,离不开高性能磁铁和特种合金,这些东西的生产又全赖稀土。
数据不会骗人,美国95%的稀土依赖进口,其中75%来自中国。而在高性能稀土磁铁这个关键领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几乎是100%。前两年,五角大楼就因为在F-35战机的发动机里发现了中国产的磁铁部件,一度紧急叫停了生产和交付。这事儿,同样也砸在了F-16V的生产线上。
今年4月,中国对稀土及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再度升级,规定清清楚楚:凡是涉及军事用途的申请,一律“自动驳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再牛,也变不出没有原料的零件。这一下,算是彻底揭开了美国军工生产的遮羞布。
实力差距早已是天壤之별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这66架F-16V明天就全部到货,又能改变什么?如今解放军和台军在空中的实力差距,已经不是天壤之别可以形容的了。台军的主力还是老掉牙的F-16A/B,就算升级了,战力提升也有限,总共不到150架。
反观解放军这边,光是五代机歼-20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台军F-16A/B的总和。更别提还有数量更多的歼-10C和歼-16。甚至有外媒消息称,中国的六代机都可能已经完成了首飞。这等于是代差上的碾压,真要在台海爆发空战,解放军有能力在半小时内就让台军的空中力量彻底报废。
可笑的是,以赖清德为首的“台独”分子,似乎还没看清现实。美国延迟交付战机,难道真是洛马公司造不出来?这背后是美国的顾虑。它既想赚台湾的钱,又不想彻底激怒大陆,把中美关系搞到无法收拾。这也恰恰说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远没有民进党想的那么坚定。尤其现任总统特朗普,对于“保台”的说法向来是三缄其口。
统一的箭已搭在弦上
民进党指望美国当“保护伞”,显然是打错了算盘。大陆这边,虽然始终在争取和平统一的最大可能,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说,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解放军对此时刻准备着。
就在前几天,解放军东部战区出动了多架轰-6K轰炸机,奔赴台海进行了一场实战化训练。官方通报里特意强调“实战化”,意思很明白,这不是日常溜圈,而是奔着打仗去的。训练科目招招精准,堪称对“台独”势力的贴脸警告。
照这个趋势下去,这种实战化训练将逐渐成为常态。不光是空军,海军同样可以出动航母战斗群,给台岛来个360度无死角的封锁演练,让“台独”分子提前感受一下与外界“失联”是什么滋味。
结语
有些道理,好言相劝是听不进去的,只有真刀真枪的威慑才有效。如今,F-16V的军购案已经成了套在民进党脖子上的一块烫手山芋,钱花了大半,飞机不见影,预算没法执行,责任谁也不敢担。这一切都在证明一个铁律:搞“台独”,没有出路,只有死路。武统的利箭,解放军已经搭在弦上,奉劝某些人能看懂局势,回头是岸。